看度深观察|倒计时100天!成都以世运为笔,书写赛事名城进阶答卷
4月28日晚,分布在天府广场、天府大道、成都东站等城市地标的2025年成都世界运动会倒计时装置上的天数来到了“100天”,明亮的数字在夜空中熠熠发光,提示着我们这场国际体育赛事渐行渐进。
自去年10月世运会首次竞赛经理会和协调委员会会议顺利召开以来,成都与国际世界运动会协会各业务口、各国际单项体育联合会保持了密切的沟通与协作。在国家、省市的高度重视和支持下,赛事、场馆、安保、交通、接待等各项工作凝聚着多方合力稳步推进。
这是中国大陆第一次举办世界运动会,有了成功举办第31届世界大学生夏季运动会等各项国际赛事的经验,成都迎接世运会的姿态更加自信沉稳。
与赛事同行
从 “演练场” 到 “主舞台” 的筹备进阶
3月28日,2025年世界运动会巡回赛(成都站)开幕。完美的比赛场地,极佳的参赛体验,热烈的观赛氛围,让来自中国、意大利、西班牙等28个国家和地区的122名的参赛运动员“刷屏”海外社交媒体,自发为成都打CALL。
参赛运动员合影留念
这是一次对成都世运会重要的演练和预热。良好的体育场馆设施,稳定的供水、供电、排水、通风,明确的观众席、运动员区、媒体区等功能分区,无障碍设计的细节加持,都在为100天后的赛事注入专业化、人性化、低碳化等的多重底色。巡回赛组委会办公室主任李想介绍,通过“巡回赛—正赛”功能的高效衔接,有效避免重复建设,节省超过30%的经费的同时也能有效降低能耗。“通过高标准建设与精细化管理,成都将为世运会打造现代化、国际化的赛事场馆,努力举办一届高质量的盛会。”
场馆内训练中的速度轮滑运动员
作为世运会速度轮滑公路赛的比赛场地,4月21日,位于成都市新都区斑竹园街道的舒悦公园已经全面竣工。此外,28 个世运竞赛场馆分布在8个区(市)县,涵盖室内外多种类型。从大运会到世运会,成都以筹办各类国际赛事为契机全方位推动“世界赛事名城”建设。已经准备好以高水准的场馆设施,办赛经验的专业沉淀、服务保障的人文温度,向世界呈现一场“运动无限 气象万千”的体育盛会
与城市耦合
千年体育基因与现代赛事精神的共生共荣
100天后,当运动健儿们活跃在成都世运会的赛场上,时光流转千年,同样在一个晴朗的午后,古时的蜀人也曾在这里游玩射箭,酣畅淋漓。
除了射箭,蜀人还喜欢马球、武术等运动。“小毬场近曲池头,宣唤勋臣试打毬。”前蜀皇帝王建喜好马球,其妃子花蕊夫人写了多首关于打马球的宫词;民国初年,民国初年,“青羊宫打金章”让武术成为彼时最受热捧的运动……
拥有4500多年文明史、2300多年建城史的成都,在悠久的历史长河中,缔结了与体育的深厚渊源。积极筹备世运会是主动为之,成都人对体育的热情却非刻意营造,这份热爱任时代变迁也难以消散。
成都飞盘爱好者定期举行活动
今天的成都是攀岩、轮滑、飞盘、滑板等运动爱好者的聚集地,在这里,人们尝试着不断挑战,践行着超越与进步的体育精神。以非奥运项目为主的世运会,涵盖了飞盘、攀岩、台球、柔术等兼具大众参与性和时尚性的项目,与这座城市的运动文化高度契合。
从去年开始,成都广泛开展世运友谊赛及“世运新十二月市”等主题活动,市民参与人数超过了15万人次。在植入攀岩设施的环城生态公园中,在高架桥下的滑板公园里,在全城参与的飞盘比赛上,在城市中每一个举步可就、转身即是的“社区运动角”里,体育的快乐感染着每一个人,成为最特别的城市景致。
在2024年度中国城市生活体育指数榜单矩阵中,成都高居榜首。体育之花在蓉城已绽放千年,当世运与成都耦合,友善、乐观、开放包容的天府文化与体育精神将产生奇妙的化学反应,从而生长为更强韧的城市精神。
与世界共享
从 “赛事经济” 到 “城市名片” 的价值跃升
每年的成都马拉松都会引发热议,刷屏全网的,除了数万人在城市内同时开跑的壮观场景,还有甜水面、火锅粉、豆腐脑、钵钵鸡等上万份特色美食补给。这座城市的一切都离不开美食,体育也不例外。参赛之余,在成都街头走一走,不知有哪些成都美食会成为外国朋友们的新宠,会是蛋烘糕、冒菜、钟水饺还是肥肠粉呢?通过一道道美食,运动员们品尝到的不仅是城市的巴适与魅力,更是中国式现代化的万千气象。
成都马拉松现场
“成都生活质量很高,成都市民也非常幸福。希望运动员们能够在世界运动会比赛之余,融入成都人的生活当中。也希望成都市民在观赛之余,能与运动员交流,学习新的运动。”在此前2025年世界运动会巡回赛(成都站)闭幕之时,国际世界运动会协会主席何塞·佩鲁雷纳满怀期待地表示,协会将和赛事组委会一起打造世运广场,让运动员、市民以及所有的参与者一起体验更多的运动,一起玩,一起开心,“这样的感觉,已经远远超越了只是举办一个比赛了。”
远远超越比赛本身的乘数效应,也在成都持续显现。
2023年是“成都大运年”,成都体育消费总规模达685.8亿元,较2022年增长18.5%,较2019年体育消费试点工作开展前增长51.7%。
2024年,赛事经济推动成都体育消费再上新台阶,“跟着赛事来旅行”成为流行语。“五一”前后同期举行的汤尤杯、英雄联盟季中冠军赛,前者直接经济效益达5.4亿元,后者带动直接消费超1.5亿元。几乎贯穿全年的中超联赛,成都主场场均观赛市民达4万人,仅票房收入就高达7800万元。
2025年,世运会之外,ATP250成都网球公开赛、2025英雄联盟全球总决赛等国际赛事蓄势待发,成都将推动体育消费规模突破800亿元。
更深远的改变发生在城市气质层面,体育健身稳定地出现在成都每一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中:2025年建设高水平健康成都,新建和提升改造体育公园30个以上,新增绿道健身空间200个以上,组织全民健身赛事活动5300场以上,让市民群众在体育运动中强身健体、享受快乐。
高标准高质量的筹备工作稳步推进,100天后,成都必将成就一场简约安全、精彩纷呈的盛会,也必将为赛事名城建设迎来又一次里程碑式的飞跃。那些被赛事点亮的夜晚,终将凝成城市精神的内核:永远跃动着对美好生活的赤诚向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