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府新区、东部新区、高新区试点,成都“点-线-面”结合推动场景创新
4月15日,成都市发展改革委举行“成都市‘城市新区场景政策创新先行先试’主题新闻发布会”。会议重点介绍了成都市场景创新工作总体开展情况、城市新区编制政府性投资项目场景应用“科技篇”情况及拟探索适用项目情况、已落地场景情况及集中连片展示场景打造情况。
发布会上,成都市发展改革委介绍了成都按照“点-线-面”相结合的思路,分层次推动场景创新工作情况。
在“线”上重点推动城市新区先行先试。
成都学习借鉴深圳龙岗等先发地区经验,通过政府投资项目立项、评审等环节上的制度性创新设计,要求项目业主按项目总投资的一定比例去刚性地谋划嵌入新场景,为新技术新产品新业态的首试首用创造条件,推动场景应用从“可选项”变为“必答题”。目前,成都组织在四川天府新区、成都东部新区、成都高新区在上述制度上先行先试,为全市场景政策创新提供可复制、可推广的经验,三个新区均已印发出台相关政策文件。
在“点”上推动一批新技术新产品新业态的集中展示应用。
目前,在这三个城市新城已形成一批创新场景。高新区的新川机器人公园、天府新区的科创生态岛已初具雏形,东部新区也在全力围绕世博园、世运会打造“低空+”的新场景。在各方的努力下,一批“科幻场景”正在成都逐渐变为“产业实景”,例如养老陪护机器人正在成都的养老社区里“实战验证”,“无人机警员”已在清明假期的绕城高速上空快速缓解交通拥堵,无人驾驶的智能游船正在鹿溪河上测试迭代,成都造的铁路货车检修机器人正如“钢铁侠”一般在检修车间里大显身手。
新川机器人公园
同时,一些消费类新场景正在成都“开花结果”,比如能陪伴小孩下棋的机器人、能将现场照片打印到咖啡上的新型咖啡售卖机在高新区机器人公园的开园当天就受到市民朋友们的热捧;无人机送外卖、通航低空赏花、机器人代客摄影等新兴消费场景获得不少消费者买单,仅在今年清明假期首日,成都崇州市、金堂县坐飞机低空赏花的游客总量就超300人次,引领创造了一个新的消费热点。
在“面”上统筹市区两级场景创新工作力量。
为统筹做好对全市场景创新清单发布跟踪问效,成都建立市领导牵头的全市场景创新工作机制,在市民营经济发展促进中心(市现代产业发展促进中心)加挂“市场景创新促进中心”牌子,新设场景创新部,建立涵盖全市23个市级行业部门、16条重点产业链、15个市属国有企业、23个区(市)县的场景工作小组,做到体系化全覆盖。坚持场景供需两侧发力,目前已组织开展场景创新需求(供给)发布活动近50场,发布场景需求417条、能力供给88条。同时坚持科学调整、跟踪问效,在全市层面探索启动场景需求(供给)清单项目全生命周期管理平台,定期跟踪已发布场景的落地情况,及时调整反馈。
成都高新区:全面启动20个科技成果应用场景需求清单
现场,高新区发展改革局介绍了编制政府性投资项目场景应用“科技篇”以及科技创新场景打造情况。
目前,高新区落实市委市政府“场景创新先行先试”要求,出台了政府投资项目“科技篇”总体工作指引及其配套评估办法。该政策建立了三层责任矩阵,形成场景创新“资金+数据+服务”的全要素支撑体系。同时实行策划、决策、实施、竣工全周期流程闭环管理,其中在决策阶段,总投资1亿元以上项目须通过技术可行性、产业带动性评估,且新技术投入占比原则上不低于项目总投资的5%;竣工后,90天内开展绩效评价,确保实效与示范性。同时建立科学评估体系,实行容错免责机制。随着“科技篇”政策出台,高新区前期发布的2025年首批科技成果应用场景需求清单20个项目也已全面启动,部分项目已落地实施,其中,校园智能巡检机器狗集群、低空警务实战两大标杆场景和新川之心机器人公园超级场景成效突出。
高新区首批科技成果应用场景需求清单部分已落地场景展示
高新区还重点介绍了试点项目新川博物馆,该项目总投资约8.2亿元,其中“科技篇”拟投入约5千万元。目前该项目实现了三大突破性实践,一是全产业链垂直整合。联动区内显示技术、云计算企业打造国产化数字文博平台;通过统一物联网中台集成AI、机器人、智慧能源等系统,降低部署成本30%以上;设立数字文博创客空间,孵化“IP开发—技术转化—衍生品运营”生态链。二是全域智能硬核创新。打造全域智能安防博物馆:融合红外传感、区块链票证等技术,实现风险秒级响应;部署50台全场景机器人,从AI导览到文物修复机械臂,同步开放技术中台供企业测试验证;打造多能互补近零能耗建筑,通过光伏幕墙、虚拟电厂参与电网交易,探索公共建筑节能新范式。三是全周期价值释放。通过观众行为大数据分析,衍生精准文化服务产品;通过孵化“智慧文博解决方案包”,将向省内其他文旅IP输出标准化服务,推动四川文旅产业数字化升级。
新川博物馆项目示意图
四川天府新区:积极推进5个重点产业先进技术创新应用
作为试点区,四川天府新区介绍了编制政府性投资项目场景应用“科技篇”及创新场景打造情况。
四川天府新区以成渝(兴隆湖)综合性科学中心建设为牵引,强化科技创新,建成西部首个国家实验室,实体化运行天府兴隆湖、天府永兴2个省级实验室,布局6个国省重大科学装置,落地国家级创新平台300余个,引育国家高新技术企业4000余家,具备科技场景应用的资源优势和创新生态,也具有广泛的市场机遇和应用需求。为推进场景创新工作,新区形成了政府性投资项目谋划实施科技场景应用的行动和技术指南,着力为“技术找场景、为场景寻技术”。积极推动人工智能与机器人、低空经济、无人驾驶等5个重点产业先进技术创新应用,促进技术创新在本地加快落地转化。强化所采用技术在行业内具有一定的创新性和先进性,能够解决关键核心技术问题,推动产业升级和技术进步。在评审团队中引入科技、经济、管理等各领域专业人才,还将特别引入行业领军企业代表、财务专家及投资人,更加突出评审的市场性。天府新区已发布了2025四川天府新区兴隆湖区域首批科技创新应用场景,已落地人工智能安防预警、新能源供给、低空文旅娱乐等一批场景,引入无人驾驶接驳车、秩序巡逻机器人等10余个创新产品,初步打造形成集中连片场景。
成都东部新区:已与30余家企业精准对接
成都东部新区也就场景政策、试点项目及首期场景对接落地情况作了介绍。
目前,东部新区正积极培育“产业兴东•智创未来”公共品牌。在首批场景创新发布的基础上,推动政府投资项目全面导入科技创新元素,学习借鉴先发地区经验,探索制定了政府投资项目“科技篇”的“1+2”政策体系,即一个工作推进机制和工作指引、评审办法2个配套文件。其中明确了从工程建设、基础设施、公共服务、农林水利、应急环保5大建设领域提出政府投资项目“科技篇”谋划思路。将产业园“立园满园”与场景创新深度融合,因地制宜设立空港新城+低空经济、简州新城+智能制造、未来医学城+医疗健康、智慧城市+社会民生(智慧管理)4个工作组,分别负责挖掘产业园内及相关领域政府投资项目应用场景资源。
简州新城消防战勤保障中心项目
据悉,自3月中旬首批低空经济、智慧世园科技场景发布以来,东部新区已与30余家企业(机构、行业协会)精准对接,其中:低空文旅嘉年华已于3月28日在世运会巡回赛期间完成了首飞,并于3月31日在全市文旅大会展示;天府机场干支末低空物流航线已完成全程验证2次试飞;无人机培训及赛事基地已完成合作洽谈即将签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