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评|三河禁“三色” 别用权力来审美
三河市广告牌事件今天有了处理结果,河北廊坊市联合调查组发布情况通报称:经初步核查,媒体反映的主要问题基本属实。目前已对三河市委主要负责人免职处理,并责成三河市委、市政府深刻反思,汲取教训,全面整改。虽然处理结果很明确,但这份通报确实来得有点晚了。从三月下旬,网友在社交平台质疑三河市的门店招牌为何统统改为绿色,到4月15日联合调查组发出情况通报,舆论已经整整发酵了20多天。当地相关部门长时间的沉默,不仅没有平息事态的发展,反而激起了更多的质疑。
城市管理部门要求商家更换招牌,通常有着特定的考量,要么是出于安全角度考虑,要么是为了配合特定的城市规划,实现区域功能优化,比如一些历史文化街区为了保持统一的风貌。但像三河市这样,没有理由,只挑颜色,而且针对的是红、蓝、黑色这些最常见、最基础的商业用色,这就实在令人费解了。而且,调整范围还不仅局限于商铺:蜜雪冰城的招牌从红变绿已经够抽象了,你见过哪家医院的红十字是绿色的?正如人民网在评论中所说:“招牌是否使用红蓝底色或字样,这本是商户的自主权,对于经营主体来说,法无禁止即可为;对于政府部门来说,法无授权不可为”。简单来说,如果管得过多、过宽,只会让商户闹心,让当地民众忧心。
三河这场广告牌换色风波,折射出的正是当地在城市管理和营商环境打造中的短板,而事后长时间的的沉默反映的则是当地应对舆情的不足。城市秩序要不要管理?当然需要,但城市的主体,只能是生活在这里的每一个人,这也就决定了城市管理,必须以人为本,优化城市形象,也要守住边界,不能超越行政权限。店招颜色好不好看,不该由城市管理者来决定,因为一个生机勃勃的城市,必然只有万紫千红才是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