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磅!“成渝中欧班列跨省域共商共建共享”入选这一“国家首批”
近日,交通运输部办公厅印发关于推广国家综合货运枢纽补链强链第一批典型经验的通知,在前两批25个支持的国家综合货运枢纽补链强链城市中遴选确定了18项典型经验,其中,“成渝中欧班列跨省域共商共建共享”上榜。
据了解,作为全国综合货运枢纽补链强链城市群之一,近年来,成渝两地破除行政壁垒,建立了多层次多维度协同共商机制,联动共建规则标准,打造中欧班列(成渝)品牌,共同推动通道带动物流、贸易、产业高标准融合、高质量互促,推动了成渝地区外向型经济的增长,提升了成渝地区在全球产业链和供应链中的地位。
2021年1月1日,重庆和成都同时发出两趟中欧班列,分别驶向德国杜伊斯堡和波兰罗兹,它们统一使用“中欧班列(成渝)”的名称,在全国首次实现了跨省域的中欧班列合作。成渝两地也从此开始每月对班列开行计划统筹分配,联手推动价格、规模、政策的协同共进。
首趟中欧班列(成渝)
2021年,《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规划纲要》印发实施,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被赋予“改革开放新高地”的战略定位,纲要中特别提到,要推动中欧班列高质量发展,推动集结点、代理、运输、仓储、信息等资源共建共享。在完成初步合作后,成渝两地开始在中欧班列统一订舱、统一线路、统一成本、统一标准等方面继续推进。通过整合资源、共享信息,避免重复建设,降低运营成本。
2022年6月30日,中欧班列(成渝)累计开行量突破20000列。
2024年,中欧班列(成渝)全年开行超5700列,占全国开行总量的三分之一,成为全国开行量最多、区域合作最广泛、运输最稳定的中欧班列,是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加速构建开放经济的“新引擎”。
截至目前,中欧班列(成渝)运行线路拓展至50余条,覆盖欧亚120余个城市节点,构建起以成渝为中心,西进欧洲、北上蒙俄、东联日韩、南拓东盟的“四向”国际物流运输体系。成都中欧班列推动中欧班列与中老班列有效衔接,形成了“澜湄蓉欧”“越桂蓉欧”“越滇蓉欧”“中老泰马”全铁联运产品。
中欧班列的快速发展,是多地积极响应“一带一路”倡议的具体措施,也成为我国与“一带一路”国家间交通、经贸合作的典范。
资料来源:交通运输部、央视新闻、成都青白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