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新闻资讯 >正文

复盘京东、美团的3次交锋,刘强东死磕的底牌是啥?

来源:看度新闻 2025年04月25日 10:35

京东美团围绕“外卖”赛道的争夺战,正成为眼下互联网最热的商战。

4月21日,一则刘强东亲自送外卖的消息在网络上引发热议。有网友在社交网络平台晒出了与刘强东的合影,称其接到了刘强东送的第一单外卖,将京东与美团之间的 “外卖大战” 推向了新的高潮。

/data/storage/Upload/kd/2025/04/25/df5bde2d-6e5a-40d6-ab0e-f674e2409c4a.png刘强东与消费者合影

自京东宣布正式启动外卖服务以来,短短两个多月时间里,京东与美团已多次交锋。

“京美大战”早有暗流涌动

今年2月,京东正式启动外卖业务,承诺对符合条件的商家免佣金、符合条件的骑手享受“五险一金”等劳动保障,并要求入驻商家必须有堂食,确保餐饮品质。这些举措被认为直指当前外卖市场痛点。

很快美团也作出反应,称将为全职及稳定兼职骑手缴纳社保。据美团官方回应,为积极构建和谐劳动关系,美团根据新就业形态的特点和新就业群体的实际需求,认真落实骑手权益保障,持续推进骑手社保工作。

在外界看来,接连在同一天宣布五险一金和社保相关消息,两家平台似乎隐隐有竞争的味道。

4月11日,京东外卖宣布上线百亿补贴,被媒体解读为——对美团“突袭”。4月15日,美团发布即时零售品牌“美团闪购”,“京美大战”正式打响。

4月21日一大早,京东在微信公众号上发布一封公开信,直指“竞对平台”再次玩起“二选一”游戏,强迫骑手不能接京东平台的秒送订单。

19e405323b1548dab6094d7a088a2023.png4月21日,京东发布《致全体外卖骑手兄弟们的公开信》。截取自京东外卖官方微博。

当日晚间,美团官方账号“对号入座”,发文否认“二选一”指控。美团称,从未限制骑手在饿了么上接单,未要求骑手不跑闪送、顺丰等其他即时配送平台,同样更没有任何理由对某平台进行任何限制。

ed53b79ab5324d019e70df2fe62501d3.png

4月21日晚间,美团发文回应京东“二选一”指控。

一纸公开信将这场战役正式抖上台面,博弈的烈度陡然升级。

激烈角逐鹿死谁手?

战火升级下,京东外卖的推进速度相当迅猛。4月24日,京东外卖宣布,4月22日晚8点19分,京东外卖当日订单量突破1000万单。此前4月15日京东外卖才披露,日单量超过500万单。根据京东方面披露的数据,从3月1日正式上线到500万单,京东外卖用时46天;而从日单量500万到1000万,京东外卖只用了接近一周的时间。

图片

图据36氪

不过,据美团2024年第三季度财报披露,即时配送订单数达到71亿笔,平均日单量7800万单,非餐饮品类美团闪送即时零售日单量约为1800万单。两者相比还是有不小的差距。有观点认为,除非外卖格局出现较大变化,两者业务格局恐怕不会有较大改变。

规模、效率和金融,是美团守门户的“三板斧”

美团目前的优势是——第一,规模效应和生态闭环。目前,美团在外卖市场有近七成的市场占有率,超700万名骑手、1450万活跃商家、日均9800万单的配送网络,形成“30分钟送达”的行业标准和“外卖+闪购+到店”的生态闭环,大幅提升用户留存率。

第二,在外卖业务上的技术和成本优势。依托订单规模和AI调度,在订单分配、路径规划上控本增效,平均客单履约成本比京东更低。同时,无人机、无人车的城际、航线覆盖也在增速。

第三,现金流和供应链金融能力。直接体现结果是入驻商家的“账期短”,571亿元经营现金流,可根据市场变化,支持弹性补贴。

美团面临的挑战是——全面跟进骑手社保、消费补贴和商家减佣。如果不能尽快打退京东进攻,将导致履约成本大幅提升,商业利润和效率损失。

c19db92b556749749ae85699309a83fc.png

京东的底牌则是“物流效率”和品质化。

为加快追赶步伐,京东在近两个月动作频频。在运力方面,京东引以为傲的快递物流网络,难以和外卖配送“并网”。

为吸引骑手,京东不断释出“红利”。京东先是承诺为骑手缴纳包含个人部分在内的五险一金。京东甚至还提出,骑手如有对象,可以优先为其对象安排工作,如全职快递员、全职保洁,享受京东“双职工”待遇。

在商家资源上,京东官宣“全年0佣金”,以吸引商家入驻。据悉,其自2月11日启动0佣金招募,已签约商家全年免佣,这对于商家来说极具吸引力。美团则凭借多年积累的庞大用户基础和成熟配送体系,以及推出的即时零售品牌“美团闪购”,强调能为商家带来更多流量和订单,也在努力留住老商家、吸引新商家。

4月15日下午,一段京东集团创始人、董事会主席刘强东去年的内部讲话首次曝光,其直斥外卖平台抽佣过高,要求京东外卖利润率不高于5%。

但难点和挑战,在于前期破局——

1、外卖用户的迁移成本很高。此前滴滴、抖音等后来者都试图切分市场,但没能撼动美团。

2、订单规模与美团差距明显。甄选“高品质”商家,代价是承受中低商家流失,在5%以下利润率和日均烧钱1亿的节奏下,进攻能否持续?战线过长,又是否会让用户和商家形成补贴依赖?

3、拼速度。京东物流给用户的印象是“快”,但“此快”非“彼快”。这一轮与美团“过招”的团队,不是“电商物流铁军”,而是以“达达”团队为依托和新招募的骑手新军。

因为即时零售与传统电商的物流底层逻辑不同。电商物流强调“规模化前提下降本增效”,链路是依托仓储和网络“中心化”管理;即时零售强调“注重时效,必要时牺牲部分成本”,是依托前置仓、门店和动态骑手群的“去中心化”管理。

“五险一金”的保障,对骑手确实有吸引力,但骑手的实际收入,取决于订单是否充足。目前,以“达达”为例,双方的骑手数量相差6倍,日订单量差距近20倍。

/data/storage/Upload/kd/2025/04/25/fd4d8901-45b4-4c4a-b154-ccea0a502cbd.jpg

图据澎湃新闻

为何京东要在外卖赛道向美团“亮剑”?

与电商、网约车等赛道类似,由于已发展十数年,中国外卖产业其实已无太多增量红利。艾媒咨询披露的数据显示,2024年,中国在线餐饮外卖行业市场规模为16357亿元,同比仅增长7.2%,预计2027年将进一步下跌至5.8%。

对此,2024年9月举办的2024餐饮产业大会上,美团核心本地商业板块CEO王莆中就无奈地对外表示,美团已经到了“最大的拐点”,增量很少,城镇人口到8亿之后涨不动了,没什么新用户。

在此背景下,美团核心本地商业业务的成长性正日趋减弱。财报显示,2024年,美团核心本地商业业务营收同比增速为20.9%,同比下跌3.4个百分点。在这其中,美团配送服务收入和佣金收入同比增速分别为19.5%和23.9%,分别同比下跌5.5和3.7个百分点。

尽管外卖产业天花板渐显,但为了在即时零售领域分一杯羹,京东依然毅然决然地布局外卖业务。

2024年中国即时零售规模增速达26.2%,预计今年市场规模突破1.5万亿元。传统电商的流量和规模已陷入“存量争夺”,京东在“价格”和“品类”上,拼不过拼多多和淘天,所以京东一方面需要依托优势,在新市场打破壁垒,寻找“增长第二曲线”;另一方面,通过外卖高频场景,可以提升用户活跃度,带动自身3C、家电等商品销售。

2018年,美团曾“突袭”滴滴打车市场,在滴滴CEO程维的一句“尔要战,便战”的怒骂后,双方相互疯狂撕扯数月。最终,用户薅足羊毛、司机赚足补贴,双方偃旗息鼓。美团打车逐渐被边缘化。

与那场“跨界”突袭不同,京美大战中,双方都背靠自身业务生态,发起者的态度也完全不同——当年的打车大战,王兴面对程维的质问,回答“我就想试试”。这次,京东来势汹汹的背后,则是战略级出招。

握有流量优势的美团,也有底气在即时零售战场上,从高频低价的日用消费品,杀向京东的核心品类。这么看,“美团闪购”的独立,既是一招“围魏救赵”的反突击,也是试探性的战略开拓。

预测:“闪电战”本月内结束,巨头“无边界战争”应打破零和博弈

外卖大战之下,京东、美团两家公司市值“颇为受伤”。

据Wind数据显示,4月17日收盘,京东(09618.HK)港股总市值4437.07亿港元,截至4月24日收盘,京东港股总市值3958.94亿港元,港股总市值蒸发478亿港元。

美团(03690.HK)方面,Wind数据显示,4月17日收盘,美团总市值8339.73亿港元,截至4月24日收盘,美团总市值7759.31亿港元,总市值蒸发580亿港元。

据专家分析,这场关于资本、模式和商业生态的较量,理论上有两个结果:

1、美团守住基本盘。京东在烧钱太多和久攻不下后,京东外卖退场或边缘化;

2、京东逆袭,“品质外卖”得到市场认可,重铸行业规则。今后,美团占据长尾和下沉市场;京东打通自身电商体系和外卖体系,构建“即时零售+品质电商”的新生态。

从以往商战的观察和经验看,“闪电战”大概会在本月内结束。无论结果如何,总归是好事——

从短期看,京美大战的持续,将冲击外卖市场“美团独大”的局面,让消费者、商家和骑手获益;在即时零售市场,消费补贴和骑手激励,也能激活用户、扩大消费。

从长期看,单纯“烧钱大战”毫无意义——这类商战的价值在于推动劳动者权益合规化、促进行业标准建立,推动新技术落地,对冲人力成本上涨。这样才能打破本地生活服务市场中“流量收割”的规则,打破“零和博弈”,创造市场新增量。

资料来源:央广网、澎湃新闻

19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