瑞幸被曝“杀熟”,同杯咖啡差6元,会员反而更贵!客服回应
近日,#开了瑞幸会员卡价格反比别人贵##网友称买咖啡多次被瑞幸杀熟#等相关话题引发网友热议。据江苏南京朱先生称,早上和同事一起购买的同款瑞幸咖啡竟然差了6元,并且两位咖啡搭子从来价格就不同,最可气的是自己还购买了瑞幸的“咖啡自由卡”,但自己每次都比同事贵个两三元。
开始朱先生以为是优惠券不同导致的,朱先生便再请同事配合自己买一杯,心想这次应该一样了吧?不料还是差4元。
朱先生紧接着找了几个同事,打开手机端的瑞幸小程序,发现每个人的价格都不同。以“大西瓜生椰冷萃”为例,最便宜的10.9元,最贵的16.8元。
有媒体以普通消费者身份向瑞幸咖啡店员求证,店员回答:“系统推给每个人的优惠券都不一样,我们也没办法。”随后,又就这一情况电话问询瑞幸客服,得到的回复也是系统会不定时发放优惠券,当问及为何朱先生没有收到同样优惠券的时候,瑞幸答复发放人群不同,每个人是不一样的。至于购买“咖啡自由卡”后单杯咖啡竟然比不用自由卡反而贵了1-2元的情况,瑞幸客服解释说是他们的优惠券优惠力度更大。
类似朱先生这样的情况并不是个例,有消费者表示,“我很早之前就发现自己点的咖啡价格比别人贵,所以开了两个号,小号能喝到9.9元的生椰拿铁,而大号却要13.9元。”而在小红书搜索“瑞幸杀熟”的关键词,能看到大量网友们的“吐槽”。数百篇笔记,主题基本一样:大都是瑞幸先低后高,买得多了后单价反而变高。多数人不是纠结咖啡价格高低,而是瑞幸的做法让长期客户有被当韭菜的感觉,这是他们不能理解的。
那么,瑞幸如此“杀熟”合理吗?消费者又能如何维权?广东省消委会法律顾问朱永平表示,假如是针对新老用户,在未变更商品原始标价的情况下给新用户发放优惠券,使新用户在最终支付更低价格的情况下消费在法律上可行,不属于大数据“杀熟”。“假如是非针对新用户,而是根据不同用户的消费习惯、消费次数实行价格差异、规则差异,我认为这是属于‘杀熟’情形。”朱永平如此表示。
广东的林昭润律师表示,如经营者价格调整是基于差异性标准或算法,消费者不重新下单不可能获知有更低的价格,其认为所享受的价格理应与其他任何消费者均一致,价格知情权是存在缺陷的;同时,相同的交易环境及交易条件下,不特定的消费者被经营者差异化定价,也可能侵害了消费者的公平交易权。
朱永平律师表示,“杀熟”行为本质上是经营者滥用了消费者的个人信息,消费者遭遇大数据“杀熟”时,可以与平台进行协商解决,收集对方进行数据杀熟的证据,如截图、电话录音等;也可以向市场监管部门或者消费者保护协会举报或反映。
资料来源:扬子晚报、广州日报、新民晚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