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评|未成年人模式虽可一键启动 但教育绝无捷径可走
孩子玩手机是一个让很多家长头疼的问题,昨天正式发布的移动互联网未成年人模式有望缓解这一问题。该模式由手机、应用程序和程序分发平台三方联动,家长可以在手机端一键启动,所有应用程序就可同步切换,形成一个相对独立、安全可控的上网环境。未成年人模式下的内容,根据年龄分层,同时提供上网时长控制、使用时段设置、休息提醒、应用管理、使用情况统计等功能,由家长根据实际情况设置,实现对未成年人上网行为的合理引导。
天下家长苦手机久矣!影响视力、影响学习、影响亲子关系,几乎每个家长都能说出孩子沉迷手机的一堆危害,都有过为此和孩子斗智斗勇的经历。而互联网未成年人模式的推出,至少能让家长掌握对孩子手机的绝对控制权,从物理层面解决这一问题。但少用手机,是不是就一定能把省出来的时间用在学习上,用在和父母聊天、沟通上,这就要打一个问号了。毕竟很多家长都有这样的体会,有的孩子,就算坐在书桌前,对着书本,也能神游九天。
2024年,北大光华管理学院曾在《婚姻与家庭期刊》上发表过一项很扎心的研究。他们调查了广东省10000多名3岁至6岁的学龄前儿童,有两个核心发现。第一,父母受教育程度和家庭收入越高,孩子玩手机的时间就越少。第二,受过高等教育的父母,更有电子产品管理意识。他们不仅会主动为孩子提供手机之外的娱乐项目,也不会一边指责孩子玩手机,一边自己不停刷手机。
简而言之,父母是孩子的镜子,要从根本上管理孩子的行为,更多还是要从父母自身做起。孩子终究是要从未成年长到成年的,风筝线再长也有必须剪断的那一天,如果希望孩子能飞得更高、更稳,解决的办法也许不是把绳子拽得更紧,而是想办法让风筝自身变得更牢固。未成年模式即便可以一键启动,但教育绝对没有捷径可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