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新闻资讯 >正文

到2035年全面建成教育强省 四川出台教育强省建设十年规划纲要

来源:看度新闻 2025年05月22日 19:37

5月22日,四川出台《教育强省建设规划纲要(2025—2035年)》(以下简称纲要),纲要提出,全面塑造立德树人新格局、全面建设高质量教育体系、全面强化科技创新支撑能力、全面服务四川高质量发展、全面提升教育开放合作水平、全面增强教育发展动力活力六个方面,并细化提出了61条具体方向

同时,纲要提出目标,到2035年,率先在中西部建成落实立德树人领航区、支撑科技创新先行区、服务高质量发展样板区、教育高质量发展高地,全面建成教育强省

/data/storage/Upload/kd/2025/05/22/483d4189-970d-4d17-b57c-ac135fbe5761.png

四川省人民政府网站截图

纲要提出,全面塑造立德树人新格局,将时代大课、社会大课、理论大课融为一体,推动育人链条有机结合,一体谋划未来思政教育发展,建立跨学段、跨学科、跨领域的高端智库。加快补齐体育、美育和劳动教育短板,实施体质强健、美育浸润、劳动习惯养成和青少年读书等计划,义务教育阶段学校每天开设1节体育课,中小学生每天综合体育活动时间不低于2小时,多措并举控制近视率、肥胖率。强化心理健康监测预警和危机干预,建设网络思想政治工作中心,建设家校社协同育人“教联体”,推动破解学生成长中面临的新情况、新问题,组建家庭教育指导服务专业队伍,重点关注服务残疾学生、特殊家庭学生和确定有心理障碍的学生。

全面建设高质量教育体系方面,健全学龄人口变化监测预警机制,完善公共教育服务体系,实施基础教育扩优提质工程,优化城乡学校布局,科学调整乡村学校,办好必要的小规模学校,最大限度统筹城区和人口净流入地学校资源,有序推进小班化教学,盘活用好乡村闲置校园校舍资产,推动符合条件的农业转移人口随迁子女义务教育享有同迁入地户籍人口同等权利。同时,提升学校教育教学质量,开展学科实践、实验教学、跨学科主题学习和综合实践活动,探索建立学情会商和教学述评制度,培育学生核心素养。

推进市域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探索建立教师共享中心,弥补区域学科教师结构性短缺,推动学校优秀领导人员、骨干教师区域内统筹调配、交流轮岗,鼓励有条件的幼儿园提供托育服务, 推动市域内高中阶段学校多样化发展,有序扩大普通高中教育资源供给,培育优质特色高中,探索设立科学高中,办好综合高中,实施县域普通高中振兴行动计划。

加快建设现代职业教育体系,支持符合条件的高职学校与本科学校试点联办本科专业,鼓励应用型本科学校举办职业技术学院或开设职业技术专业,出台产教融合组合式激励办法,建设产教融合试点城市、产教融合型企业,探索省域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新模式,新增教育经费加大对职业教育支持。高等教育适应产业转型升级需求,动态调整学科专业,超常布局急需学科专业,建强基础学科,培育新兴学科,发展交叉学科,支持濒危和冷门学科。搭建新型智库平台加强有组织决策咨询研究,推动高校、科研院所优秀研究成果向政策建议转化、向服务社会转变。实施大院大所“聚源兴川” 行动,支持建设环高校科技成果转移转化经济圈。

全面强化科技创新支撑能力。面向中小学生实施科学素养培育“ 沃土计划”,面向具有创新潜质的高中学生实施“ 脱颖计划”、“ 一校一案” 开展走进科学活动,创建中小学科学教育实验区,建设未来学校、未来课堂、未来实验室、未来学习中心、未来创新中心。加快急需紧缺人才自主培养,建立急需紧缺学科专业引导发展清单,在战略急需和新兴领域探索拔尖创新人才培养新模式,实施紧缺人才自主培养行动,培育未来技术学院和专业特色学院,建设学科交叉中心,推动理工结合、工工贯通、医工融合、农工交叉和工文渗透,培育新的学科增长点和创新生长点,鼓励多学科联合科研攻关。聚焦前沿领域,支持高校开展前瞻性布局,创新设置原创性研究项目,实现原始创新突破。推进教育部集成攻关大平台、工程(技术) 研究中心、省部共建协同创新中心建设,推动创新成果溢出。鼓励大胆探索更具创新性和颠覆性的新方法新路径,赋予科技创新领军人才和团队技术路线决策权、人财物支配权。

全面服务四川高质量发展,聚焦万亿级优势产业需求,动态调整“双一流” 建设学科和高校专业,引导优势学科、专业群嵌入优势产业链。聚焦战略性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需求,建立重大任务组织机制,推动高水平大学研究重心向新兴前沿转变。支持高校参与产业新赛道争先竞速行动计划,助力培育产业新赛道。聚焦数字产业化和产业数字化需求,实施教育领域“数据要素×”行动,打造数字产业人才基地。聚焦绿色低碳优势产业集群需求,发展急需紧缺专业,培育壮大清洁能源产业人才队伍,组建碳达峰碳中和产教融合发展联盟。鼓励将职业教育办在产业园区,支撑产业园区发展。

纲要还提出要推进高水平教育对外开放,强化“留学四川” 品牌建设、实施四川教育“ 出海” 行动、积极拓展全球教育合作网络等提升教育开放合作水平的政策措施。在助力区域域协调发展上,推进成德眉资教育同城化,建设国家实验室、天府实验室、产业技术创新中心,布局未来产业技术研究院,助力建强成都都市圈。

此外,纲要明确提到,要加强新时代教师队伍建设,加强师德师风建设,将师德表现作为教师资格准入、招聘引进、职称评聘、评优奖励、人才项目申报等的首要要求;提高教师待遇和地位,减轻教师非教育教学任务负担,推动公共服务向教师优先。探索数字赋能大规模因材施教、创新性教学的有效途径,推动以智助学,推广智能学伴,推进教学过程数据伴随式无感知采集。防止和纠正“分数至上”等偏差,有序推进中考改革,扩大优质高中招生指标到校。

2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