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新闻资讯 >正文

视频|重温历史!刀锋刻史——李少言抗战版画展开幕

来源:看度新闻 2025年05月25日 15:36

为了铭记历史、缅怀先烈,弘扬伟大抗战精神,传承红色基因,坚定文化自信,5月24日,由中国美术家协会、四川省文学艺术界联合会等主办,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纪念馆、四川省美术家协会、四川美术出版社等协办的“刀锋刻史——李少言抗战版画展”开幕式暨《刀锋刻史——李少言抗战版画艺术》新书发布会,在四川美术馆一楼展厅隆重举行。

来自中国美术家协会、重庆市文学艺术界联合会、重庆市美术家协会、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纪念馆、四川美术学院、四川省文学艺术界联合会、四川省诗书画院、四川美术出版社等机构的专家学者,省市相关部门负责人以及众多艺术家和李少言先生的家属和亲朋好友到场参加。 

李少言是中国新兴版画运动的先驱,四川美术事业的重要奠基人,成就卓著的版画艺术家。其一生以木为纸、刀锋刻史,始终保持革命文艺战士本色,坚守“我为革命刻木刻”信念,创作了大量宣扬革命、鼓舞士气、礼赞人民的优秀抗战版画作品,包括被誉为“刻在木板上的革命史诗”的组画《一二〇师在华北》,以及《挣扎》《重建》《破路》等经典木刻。因在新兴版画创作、研究上的突出贡献,中国美术家协会、中国版画家协会授予其“中国新兴版画杰出贡献奖”。

“刀锋刻史——李少言抗战版画展”聚焦李少言的革命艺术生涯,设置三大主题板块。

首章“抗日烽火”展出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纪念馆典藏《一二〇师在华北》组画及《地雷战》等经典木刻,通过刻刀再现前线激战与后方军民协作场景。    

次章“沂蒙精神”以《破路》《沂蒙颂》等作品展现革命精神在新时期的延续,讴歌民族品格。    

末章“红色传承”重点呈现2020年家属捐赠的40余件文物,彰显李少言的家国情怀与红色家风。    

展览特设《抗战日报》历史场景复原及互动装置,多维度诠释“艺术为革命服务”理念,立体呈现李少言兼具革命者与创作者的双重身份特质。 

7c5fc87cf4b24d0686a138e0bedda93a.png

《刀锋刻史——李少言抗战版画艺术》以《抗日烽火》《沂蒙精神》《红色传承》三大篇章为主线,收录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纪念馆典藏李少言先生《一二〇师在华北》组画等经典木刻作品,并完整收录大量珍贵的手稿、实物留存和图像资料,深度解读作品生成的历史语境、艺术构思及时代价值。

活动现场,李少言曾孙、成都市盐道街小学学生何紫菲与何浚丞以稚嫩却铿锵的童声深情追忆先辈事迹。他们回顾了祖辈以刻刀为武器、用版画记录民族救亡图存的创作历程,还结合自身成长经历,诠释了对祖辈“先有国后有家”的教诲的深刻理解,并表示一定会牢记先辈的教诲,传承抗战精神,讲好抗战故事,不忘国耻,珍爱和平,学习科学文化知识,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贡献自己的力量。 

中国美术家协会副主席、重庆市文学艺术界联合会副主席、重庆市美术家协会主席庞茂琨在致辞中指出,此次展览不仅是四川纪念抗战胜利80周年的重点美术活动,更是中国美术家协会推动红色美术资源“挖掘-传承”的重要实践。他高度评价李少言先生作为中国新兴版画运动重要奠基者的贡献,称赞其以木刻为武器、艺术为号角,将抗战岁月的烽火硝烟与民族气节凝刻于版画之中,展现了抗战精神与沂蒙精神在新时代的生命力。希望通过此次展览,观众能够深刻感悟抗战精神的不朽力量,并期待广大文艺工作者以李少言先生为楷模,坚守艺术初心,铭记历史、描绘时代,为中国美术事业的繁荣发展贡献力量。

 四川省文学艺术界联合会党组书记、副主席韩梅在致辞中指出,李少言先生在抗战时期以笔为枪,用《一二〇师在华北》《重建》等作品镌刻民族苦难与抗争,1949年后更以《湖畔》《川藏路上水帘洞》等作品记录祖国热土新貌,展现人民勤劳勇敢的坚韧品质和祖国大地的沧桑巨变。他还主持修建四川美术展览馆、创立神州版画博物馆、培养大批青年艺术人才,为四川乃至中国美术事业的发展做出了重大贡献。韩梅表示,此次展览由多方携手打造,得到社会各界高度认可,既是对李少言先生艺术成就的肯定,更是对抗战精神和红色文化的传承与弘扬,希望观众通过展览感受抗战精神力量,铭记历史、开创未来。

ea98aabc152b450b911269a0f47186ef.png

be2e12fc9ce243fe823c3404363eea7c.png

活动现场还举行了图书《刀锋刻史——李少言抗战版画艺术》赠书仪式和李少言版画作品捐赠仪式。据了解,“刀锋刻史——李少言抗战版画展”将持续至2025年7月7日,其间还将举办系列公教活动,公众可前往四川美术馆观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