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守艺探寻” 外国友人从舌尖到指尖的非遗“上头”记
绣蜀绣、学古琴、制挂面、尝水煮牛肉 .......没想到从音乐到美食,从指尖到舌尖,在天府新区还能体验如此丰富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
第九届中国成都国际非物质文化遗产节即将来临,一群热爱传统文化的留学生提前来到四川天府新区配套活动,体验“守艺探寻”非遗工坊一日游活动。
来自不同国家的留学生拿出手机认真记录,与传承人们深入讨论,未因语言产生隔阂,反而对非遗、手工技艺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感受传统非遗名菜
品味地道麻辣鲜香
水煮牛肉传统制作技艺是天府新区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据《四川省志·川菜志》记载,牛肉水煮制作大约起始于北宋庆历年间的四川自贡地区荣县、富顺采卤制盐的盐工。
传统牛肉水煮技艺始于十八世纪末期,由熊氏家族曾祖熊兴创立。熊兴早年跟随父辈亲属赴今自贡富顺采盐场谋生,为采盐场伙夫。后回到成都,根据成都本地特色、原料、口味等进行了改良和发展,熊氏后人熊阿兵延续了这个技艺,创立了“牛水煮”品牌餐饮。
水煮牛肉是道极具观赏感的菜,当主厨在煮好的牛肉上铺满辣椒面,再浇上热油,随即“滋啦”声四起,大家一片惊呼,这道经典川菜让外国友人们最直接感受到川菜精髓麻辣。
绣两片银杏
连接历史传递诗意
舌尖感受完麻辣,又来感受指尖的创造,外国留学生来到万安川君绣文艺创作工作室。
川君绣蜀绣文艺创作工作室,是蒋梅老师于2021年在天府新区万安街道城南坡社区创立,从培养残疾人群开始,后引入宝妈、失业妇女等群体共同学习蜀绣技艺。
一走进工作室,留学生们就被这幅《秋韵熊猫》所吸引。实在是逼真,熊猫毛发的蓬松感、光泽感,让大家就像看到了真的熊猫。
蒋老师介绍,为了达到这种真实感,毛发部分用了共计40多种颜色,使用蜀绣施毛针与乱针、接针等组合针法交错使用。有外国友人好奇问,绣完要花多长时间,听到用时两年,大家都纷纷称赞蒋老师。
走到太阳神鸟作品时,有留学生提前认出了这是成都金沙遗址博物馆的标志,第一次近距离地见到如此大的太阳神鸟刺绣作品忍不住凑近拍照。
为了达到太阳神鸟金饰的光泽感和流线型,作品运用了蜀绣中的传统针法之一车凝针,“车”是四川方言的叫法,“车”“拧”作为动词表达旋、转、扭曲的意思。
蒋老师讲完之后,友人们对中国四大名绣之一蜀绣产生了浓厚的兴趣,拿起了团扇尝试了起来。
在此之前,团扇上已经为大家手描了银杏叶,银杏是成都市市树,城市文化的象征,在成都的栽培历史可追溯至东汉,通过两片银杏,既感受到了城市文化又体验了民族传统工艺。
从穿针开始,友人们就屏息凝神极其专注,绣银杏叶的针法是中国刺绣基本针法之一接针法,用短针前后衔接连绞进行,后针衔接前针的末尾,连成条形。
在一个半小时的时间里,工作室里非常安静,每个人都沉浸于手中的一针一线,直到完成银杏叶的描边。
因为被憨态可掬的蜀绣熊猫感染,其中一位意大利留学生专门买了一副刺绣,说要回去送给他可爱的小侄女。
当西方遇见东方
古琴弦上的文化交流
感受完蜀绣的魅力,也要让耳朵享受一番。第三站,外国留学生来到了万安覃刚古琴斫琴琴行。
穿过开满三角梅的小院,覃师父带大家来到了斫琴工作坊,制作一张古琴从一块木板的选料、开胚、挖槽腹、面底板黏合、配件安装、贴麻布、上灰、打磨、定弦、上漆、推光、雕琴名、上弦等工序到制作完成,至少需要三到五年。
外国友人们首先体验了开胚,手工刨削需兼顾力度与精度,是斫琴师的基本功,当覃刚老师拿起刨子教大家刨木板时,大家都很懵。
覃老师又结合自己擅长的太极拳给大家讲如何发力用力,很快有两位同学掌握了技巧,得到老师的夸赞后,意大利的留学生说,因为自己平时就很喜欢做木工。
刨子、锯子都是鲁班发明的,蕴含东方造物哲学,通过体验手工刨木和锯木的过程,让大家直接感受到中国传统工艺精神。
随后,覃老师给大家弹了两首拿手曲目,中国十大古曲之一《高山流水》、以及三国时期蜀汉丞相诸葛亮的《卧龙吟》。两首曲罢,覃老师说,这些古琴曲早已穿越历史长河,跨越千年。
待老师弹完,大家纷纷上前拨弄琴弦,感受古琴的音韵之美。
时光里的银丝
聆听传承四代的挂面传奇
最后一站,外国留学生来到天府新区的丹土村,走进了这个古朴的土墙小院——叶氏高架手工挂面工坊。
叶氏高架手工挂面已经四代传承,有两百年历史,2023年正式成为天府新区非遗项目,迎接外国留学生的是第四代传人叶师傅,当他带领留学生们穿过走廊,如瀑布般垂落的挂面从屋顶垂直而下,大家都被晾晒现场所震惊。
叶氏高架手工空心面,从和面、揉面、搓条、抹油、扑粉、发酵、上棍、拉面、上架,提面、切面……从面粉开始,要经历二十多道工序,历时近三十个小时。根据天府新区所在的气候,手工面“三不做”:气温高、下雨天、冰冻天气都不做,所以每年能做面的气候最多只有5个月。
参观完工坊的发酵池,叶师傅把外国留学生带入了祖堂,里面挂着他爷爷的照片,桌上放着族谱,瑞士留学生听完感叹:这不仅是食物,更是活着的中国家族史诗。
5月28日上午10点,“第九届国际非遗节叶氏高架手工面实践活动暨第五代传承人交接仪式”将在此举行。
5月28日-6月3日还有叶氏高架手工面非遗实践活动:活动现场有高架面制作技艺展示、手工原汤面免费品鉴、制作流程现场互动体验、非遗文化和百年宗祠文化宣讲等。
蜀绣细密的针脚里藏着巴山蜀水的灵动,古琴的丝弦震颤了千年的文化,挂面的银丝拉出的是代代相传的生活智慧。
非遗的真正生命力,在于这样的古今对话,跨国界跨民族的对话,世界通过它们读懂中国,传统被赋予新的表达。
接下来,第九届中国成都国际非物质文化遗产节四川天府新区配套活动——第一届中意时尚生活周,还将在面向世界和连接你我中,推出更多非遗系列活动,带你全方位解锁新区非遗,开启一段奇妙之旅。
“中意精品展”将于5月28日-6月3日在天府官塘非遗小镇亮相,欢迎朋友参观打卡。
届时还有丰富的端午活动:打卡非遗天府官塘免费赠艾草束,一起摘艾草、包粽子,制作古法艾草安神香囊等。
端午节期间,天府新区还有众多活动,等你来!
2025天府公园城市龙舟锦标赛 作为“运动成都·十二月市——舟市”的开场大戏,将于5月31日迎来决赛。
除了紧张激烈的比赛,2025天府少儿“小铁三”公益挑战赛、“为世运加油”天府少儿龙舟开放日、“龙舟进社区”公益课堂、“迎世运”市民龙舟体验等活动接连开展,构建起“全龄运动友好”的全民健身氛围,让不同年龄段的市民都能参与其中。
摄影爱好者,一定不能错过天府影像艺术中心B&C展厅的两场摄影展:《纤毫之间,见所未见——像素诗行》、《纤毫之间,见所未见——雪域心跳》,展览时间:2025年5月22日-7月6日。
在广汇美术馆还有两场展给足大家精神养料:《汇成大观展》持续到8月25日,展出美术馆馆藏名家作品近百幅,涵盖吴昌硕、齐白石、于佑任、郭沫若等名家作品。
还有《AI漩涡展》,此展是广汇美术馆馆藏与成都文化融合再创作,二维码动态展示数字作品。系列美育活动:5月31日《端午时空管理局》古人体验一日限时开放,6月1日荧光派对,6月1日-6月20日“长不大的小孩”活动。
5月31日—6月2日,A4美术馆“成都嘻哈周”将启幕,“成都嘻哈”文化展超50位参展艺术家邀你看展、3日市集狂欢、2日DJ PARTY、嘻哈广场茶话会、策展人开课、涂鸦工作坊、艺术商店限定周边。
今年端午假期恰逢儿童节,双节同庆,可以带上孩子们来参加第11届iSTART儿童艺术节,本次儿童艺术节5月31日在麓湖A4X艺术中心启幕,以“自然·身心·乐游场”为主题从一片小岛开始,连结起自然、身体与想象的力量。
总之这个端午假期,不出远门就来天府新区看展、体验,感受快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