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新闻资讯 >正文

举办“1+6+6”系列活动!2025“投资成都”全球招商大会6月18日开幕

来源:看度新闻 2025年06月16日 16:23

6月16日,2025“投资成都”全球招商大会新闻发布会举行,记者从会上了解到,2025“投资成都”全球招商大会将于6月18日正式开幕,会期3天,目前,各项工作已准备就绪。

3b092332-8781-4c50-9526-903b9269ae8b.png

加强高水平对外开放和高质量招商引资,是成都服务国家战略、增强极核功能的重要举措。今年1—5月,全市引进重大产业化项目497个、同比增长182%,1—4月,到位外资6.56亿美元、同比增长58.89%,居中西部城市第一。

为更好服务全国全省发展大局,进一步拓展全球合作新空间、展示投资成都新气象、培育经济发展新动能,成都将举办2025“投资成都”全球招商大会,搭建全球产业合作平台,促进优质资源在蓉汇集、各路资本在蓉云集、重大项目在蓉聚集,为产业园区“特色立园、企业满园”提供更多的增量支撑。

以“合作·创新·未来”为主题

举办“1+6+6”系列活动

1场主活动。主会场设在天府国际会议中心,省市领导、联合国代表、驻蓉驻渝领事官员、国际院士、专家学者、国际顶尖智库及企业代表近400名嘉宾参会。参会企业中,世界500强、跨国公司、重点央企、龙头民企、上市公司占比80%以上。

6场产业对接活动。围绕人工智能、航空航天、低空经济、生物医药、数字文创和外资外贸6个核心主题,由产业部门联动区(市)县、重点企业,组织专场活动,开展“投资成都”城市宣介,促进重大产业化项目落地落实。

6场海外投资促进活动。拓展全球视野,强化开放合作,大会前后,陆续在德国、瑞典、英国、法国、澳大利亚、奥地利举办6场海外投资促进活动,面向全球宣介成都都市圈发展优势和投资机遇,并发布成都都市圈投资指南。

聚焦新兴产业

打造“投资成都”全球品牌

一是落实国家战略。聚焦商业航天、人工智能、生物医药等新兴产业,签约一批具有全球引领性、填补产业空白的重大产业化项目,抢占空天基建、AI芯片等新赛道,助力成都打造全球产业创新高地。

二是凸显国际视野。围绕打造“投资成都”全球品牌,拓展全球招商网络,邀请全球顶尖智库、机构、跨国企业等共同参与,启动“成都全球招商合伙人”计划,提升成都国际影响力。

三是聚焦建圈强链。围绕12条先进制造业重点产业链,将在大会期间发布总规模600亿元的链主基金行动计划,现场促进卫星整星产业链链主企业与全国供应链企业签约,推动链主企业供应链本地化。

四是推动“立园满园”。发布涵盖产业园区、产业基金、科技创新、人才引进等11个领域的“投资成都政策包”,现场设置成都民营经济发展促进中心政企服务会客厅、“AI招商金融超市”、成都造爆款产品等场景展示,呈现“立园满园”新成效。

五是强化区域协同。活动现场,成都、德阳、眉山、资阳四个城市共同发布成都都市圈投资指南,推动产业对接、资源共享,促进成都都市圈高质量协同发展。

据了解,成都将以此次大会为契机,坚持以市场逻辑实施“专业招商”,充分发挥“全球招商合伙人”优势,打破政府单兵作战局限性;坚持以用户思维开展“服务招商”,常态化举办链主企业座谈会、重点企业见面会,上线“24小时AI招商公务员”,增强企业投资成都信心;坚持以开放引领创新“交通招商”,全面发挥成都国际航空枢纽和国际铁路枢纽优势,构建覆盖全球主要经济体的立体经济动线;坚持以招投联动实施“生态招商”,创新设立“链主基金+园区载体”资本招商新模式,系统构建“投资成都”城市品牌。

四大产业优势

吸引制造业项目来蓉发展

极端重要的战略位势。成都历来都是国家重大生产力布局、关键引领性试点的重要承载地:建设新中国,成都是重点布局的工业城市、三线建设城市。

坚实牢固的产业基础。一方面,成都拥有37个工业门类,基本形成特色优势、战略性新兴和未来产业接续发展的“9+9+10”现代化产业体系,产业体系相对完整;另一方面,成都拥有规上工业企业超5000家,2024年工业增加值近5000亿元,规上工业营收超1.7万亿元,2大万亿级集群,10条千亿级产业链,产业发展底盘雄厚。再一方面,成都对外开放程度高,“一市两场”“陆海新通道”、7个国别合作园区,以及世界显示产业发展大会等重大活动都极大提升了成都汇聚全球产业资源、增进国际产能合作的能力水平。

完整健全的产业生态。近年来,成都大力推进立园满园、建圈强链,获评为全国首批产业链供应链生态体系建设试点城市。产业载体方面,布局有“3+22”工业园区体系、7个国家新型工业化示范基地和30个特色产业园区;四链融合方面,集聚科技顾问、领军人才、工匠人才3000余人,布局有国家超高清视频创新中心、先进技术成果西部转化中心等国家级重大创新平台155个,实现了“有链有基金”。区域发展方面,成都是四川11条制造业重点产业链主要承载地,已成功创建成渝地区电子信息先进制造等5个国家级制造业集群、数量位居全国第2。

卓越一流的营商环境。成都真心实意、真金白银帮助企业纾困解难、健康发展,组建工业领域“进解优促”工作专班和区(市)县督导服务专班,累计走访服务工业企业1.98万户,协调解决具体诉求7592件、办结率99.9%,企业满意度和活力信心极大提高。

国家服务业扩大开放提速加力

对成都服务业发展带来利好

2022年,成都获批开展服务业扩大开放综合试点,围绕科技、电信、文旅、金融等重点行业领域改革、“两业”融合、重点平台和园区示范、体制机制、要素保障等五个方面,省市协同开展先行先试,持续放宽市场准入门槛,扩大规则、规制、管理、标准等制度型开放,营造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一流营商环境。截至目前,争取到国家部委出台相关支持政策20余份,省市配套出台支持政策和工作措施200余项,为全市服务业开放发展注入活水源泉,进一步巩固和拓展现代服务业发展优势。2024年,全市服务业增加值实现16218.3亿元、同比增长6.0%,分别位居副省级城市第3、第2位,服务业吸收外资占82.7%;今年一季度,服务业吸引外商直接投资同比增长61.6%。

今年4月,国务院批复同意《加快推进服务业扩大开放综合试点工作方案》,成都将结合自身的发展定位和比较优势,在成都优势领域先行先试,多角度多层次开展探索,为企业投资经营提供更加丰富的应用场景和稳定、开放的政策环境。

成都惠企助企服务

“有需必应”“无事不扰”

近年来,成都持续塑造“有需必应、无事不扰”营商环境品牌,组建运行市民营经济发展促进中心,开展“进万企、解难题、优环境、促发展”常态化服务工作,精准响应企业需求,最大限度减少打扰,为在蓉企业和人才创造机遇、注入活力。具体做法体现在四个“更加”上。

倾听企业需求更加及时。构建起“线上随时见、线下定期见”政企交流新常态;响应企业需求更加精准。创新搭建供需对接、金融服务等八大“企需我应”资源对接平台;对企业的服务更加系统。健全创新创业扶持体系,动态优化人才政策,激发创新活力;涉企执法检查更加规范。针对企业反映的多头、重复检查等问题,“进企亮码”成为规范执法新准则。

成都以“有需必应、无事不扰”精准服务企业,为企业营造良好发展环境。今年一季度,全市地区生产总值(GDP)同比增长6.0%,其中民营经济增加值同比增长6.2%;1—4 月,全市固定资产投资同比增长7.9%,其中民间投资同比增长10.6%。目前,成都正围绕“进解优促”企业反映共性诉求问题和“立园满园”对产业生态发展需求,制定70条营商环境政策举措。

五大措施推进服务业扩大开放

助力企业发展

成都重点通过增强政策供给、服务供给和场景供给,为企业发展提供全生命周期的服务保障。

在对接高标准经贸规则方面,成都积极借鉴国际先进做法,让自贸试验区这块“试验田”发挥更大作用。围绕解决外资企业的问题痛点,成都在外籍人才引进和管理服务、特殊物品出入境、数据和资金跨境流动等环节开展制度性创新。

在提升国际门户枢纽功能方面,成都不断加密和优化国际客货运航线网络,打造功能更全、效率更高的国际航空枢纽。同时,稳步推进智慧口岸建设,通过运营澜湄蓉欧等特色快线品牌,持续增强“中欧班列+西部陆海新通道”成都集结中心功能,面向全球重要城市和共建“一带一路”国家,加快布局销售网络、建设海外仓和展销中心等。

在提升国际消费服务水平方面,成都提升打造成都春熙路、交子公园等核心商圈、宽窄巷子步行街区等,发展壮大首发经济、冰雪经济、夜间经济、银发经济,培育文化娱乐旅游、国际医疗美容等新消费热点,为企业提供更广阔的市场空间和更丰富的投资机会。同时加快建设市内免税店,积极推广离境退税“即买即退”便利服务,让市民消费更舒心。

在支持对外贸易创新方面,成都正大力实施“蓉品出海”行动,结合成都产业优势和市场需求结构,梳理“重点品类及重点市场”“重点企业及重点产品”“重点支持境内外展会”“重点经贸活动”4张清单,针对“蓉品出海”14个重点品类,从市场拓展、出口信保、汇率避险等多维度构建支持体系。针对游戏、动漫、影视等成都优势产业,成都持续深化网络游戏属地管理试点,允许外资企业在自贸试验区内开展电影后期制作、网络音乐业务等,助力更多像《哪吒2》这样的“成都造”文化产品加速走向世界。

在推进投资贸易便利化方面,成都瞄准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开放。比如,推进“一带一路”国际技术转移中心建设,深化QFLP(合格境外有限合伙人)、外债便利化等金融创新试点,支持符合条件的跨国企业在蓉开展本外币合一的跨境资金池业务;建设天府中央法务区,引进和培育国际仲裁机构,支持港澳与内地律师事务所在成都合伙联营等。

3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