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评|713分学霸花落谁家 清北连夜抢人谁赢了?
首先,祝福所有考生在这个夏天如愿以偿,金榜题名!好家伙,内蒙古包头九十五中的潘睿同学高考713分,直接刷新母校历史纪录,牛掰牛掰!北大招生组连夜上门“截胡”。北大招生老师个个像装了GPS的“人形追踪器”,分数一出就直扑目标。据说同校另一位学霸张书涵700分,语文136分、英语146分,理综三科均超90分,现场老师集体竖起“大拇指”,这些都是清北的重点目标。
“抢人”大战为啥比高考还刺激?清北招生组早练就“千里眼顺风耳”功夫,提前摸排尖子生,放榜时秒变“飞毛腿”。招生逻辑不复杂,顶尖人才就是稀缺资源,所以高校拼命“卷”服务。采访中,潘睿考前估分才680-700分,结果超常发挥。被问秘诀时,他一句“别盲目刷题”让多少熬夜党破防。人家课余是乒乓球、篮球高手,靠劳逸结合提效率。这印证了一个真相,学霸≠做题机器,高效学习本质是时间管理+兴趣驱动,而非拼时长。
其实,招生大战背后,赢家不止清北。这场“抢人”秀看似由高校主导,实则学生成了最大受益者。潘睿手握选择权的姿态,比当年“唯清北论”进步不少。高校“内卷”服务实则是教育理念升级,现在是用诚意抢人。你优秀时,全世界都来追你。当清北招生大战打得热闹,当潘睿在乒乓球和题库间游刃有余,我们看到教育的另一种可能,分数是起点,但人生不是单行道。
与其围观清北“神仙打架”,不如记住713分少年的建议:劳逸结合,玩耍不是浪费时间,效率才是王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