视频|从清华学霸到全能老师 高考637分的“全程陪考老师”背后的故事
考不到640分以上,就请全班学生吃饭的老师要兑现承诺了!
6月30日,看度新闻记者见到这位来自成都双流中学的物理教师杨李怡时,他正计划去找饭店。据了解,今年高考,杨李怡考了637分,离约定的640分仅差3分。他笑着告诉记者,“学生们已经在让我发饭店定位了,打算周末就请大家一起吃火锅。”
不填志愿 不占录取名额
全程陪考只为体会学生备考不易
自杨李怡以老师身份参加高考以来,已上过多次热搜,对于网上称呼他为全程陪考老师,杨李怡认为这是大家对他的赞许,他介绍到,陪学生们参加高考的想法开始于去年7月,“当时我们班的零诊考试成绩不太理想,为了鼓励同学们,我就说我会陪他们一起参加高考,与他们在一条战线上共同奋斗。”
杨李怡自己参加高考是在2012年,那时候是用的“物化生”纯理科模式,今年高考为了更加切身体会同学们备考的艰难,也为了进一步挑战自己,他选择了自己没有接触过的地理。“我的同学们不太关心我的数学、英语、物理这些学科,倒是挺关心我的地理成绩,时常会问到我能不能考及格。”杨李怡笑道。
最终成绩出来时,杨李怡充满惊喜与惊讶,因为他的陪考成绩,已达到“全班第一”。据了解,他带的两个高三班共100多名学生,大部分同学高考分数集中在580分至610分,其中有一名学生分数和他一样,也考了637分。“多数学生的高考成绩都比平时偏高,这说明在阅卷过程中,阅卷老师还是很体谅学生,根据答题步骤把能给的分都给了。”
杨李怡高考分数
对于网上占用学生录取名额的质疑,杨李怡也解释到,自己不会填志愿,不会占用录取名额:“我一个人的影响是微乎其微的,现在划定录取人数是按照1:1.2或1:1.3的比例划定,比如要录取100人,实际要划120人的分数线,而且我不填志愿,不会占用录取名额,对学生来说是完全没有影响的。”
受心态影响未拿满分
参加高考对教学方式有了新的启发
13年前,杨李怡以650分的成绩考入清华大学,再次参加高考,让他有了不一样的感受。“之前我自己参加高考时,感觉很多题目都是套路化的东西,考察的是我们对知识和技能的掌握情况;今年参加新高考感觉题目更加灵活,考察的是考生们灵活应用知识来解决问题的能力,考题中也会展现很多生活化的场景。”
通过此次高考,杨李怡对教学方式也有了新的启发。他透露,自己由于有“老师具有权威性”“老师应该是表率”的心理负担,在考物理时非常紧张,以至于最后计算出错,被扣掉4分,与满分擦肩而过。“经历这次高考,我体会到学生在考场上是很不容易的,心态和环境对考试的影响不容忽视。所以我们不能只站在考后的角度分析学生试卷,应该结合学生在考场上状态去分析,去深入思考当学生在考场上出现紧张情绪,应该用什么样的方式教他们去调解。”
杨李怡指导学生志愿填报
比起传授知识,杨李怡更想成为学生成长道路上的引路人,“我们这个时代知识是爆炸的,所以我们只需要教会学生该掌握的知识,其他更重要的学习能力、做人做事、热爱生活等态度,则需要老师去引导。”杨李怡认为学生遇见一个会引导的老师是非常幸运的事情,当一位良师改变了一位学生,这位学生又成为一名老师后,会改变更多的人。
优秀、全能、平易近人
他是学生眼中的良师益友
2022年,杨李怡通过人才引进进入双流中学任教,今年刚好是他带的第一届学生毕业,在学生眼中,杨李怡正是他口中的良师益友。
在曾同学眼中,杨老师什么学科都会,堪称全能,“他能够将数学融入物理,让人清晰易懂,很厉害。”
在马同学眼中,杨老师平易近人,喜欢与学生打成一片,“杨老师会亲手做小蛋糕给我们吃,还会跟我们聊八卦,很亲切。”
对于成绩不理想的学生,杨李怡也会鼓励,“高考不是人生唯一的路途规划,你可以找到喜欢的专业,尽量把它学精通,你在这个行业依然有核心竞争力。”
杨李怡与学生交流大学生活经验
杨李怡与学生们的感情也在相互奔赴着。杨李怡一直记得,高三补课的时候天气特别热,自己买了西瓜,放到家里冰箱冻好之后,送给学生们吃,后来有一天,自己上课时也特别热,下课后就有学生跑去小卖部买冰矿泉水,气喘吁吁地给他送来。此外,学生们看见杨老师感冒说不出话,他们会拿出自己常用的药,希望杨老四赶快恢复健康。“老师关怀学生,学生也会注意到老师身体或情绪上的不适,反过来帮助我,师生之间的感情是相互的。”杨李怡表示。
现在高考已经结束,杨李怡也对同学们深情寄语,“只要有考试,就会有成功与失败,高分与低分,人生有很多条赛道,每条赛道上都有成功的人,相信我们以后会在更大的舞台相遇,也希望听到你们闪闪发光的故事。”
新闻链接
四川省双流中学,1940年修建,1996年评为省级重点中学,2001年评为国家级示范校,2009年成立“四川省双流中学教育集团”,2013年评为首批“四川省一级示范性普通高中”,2016年成为成都市首批“领航高中”项目学校,2017年评为“四川省文明校园”,2018年评为“成都市拔尖创新人才早期培养基地学校”,2019年成为成都市教育国际化窗口学校,2020年成为149跨区域教育联盟领航学校,2023年成为四川省一级示范校引领型普通高中。
此前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