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度深观察|从经济热度到民生温度 看成都高质量发展速度
今年2月8日,四川省召开专题会议,研究支持成都市高质量发展,强调成都要坚定不移做大做强做优城市核心能级,以高质量发展新成效更好服务全国全省发展大局。
打造“三中心一基地”,推进城市现代化治理,2025年上半年,成都高质量发展成效如何?我们从六个维度来看。
一组数据,看经济中心强大活力
翻开成都今年的经济数据,可见其走出了一条活力十足的运行曲线。
1—5月,全市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8.0%,全市固定资产投资同比增长7.0%,全市民间投资同比增长9.7%,全市引进重大产业化项目497个、同比增长182%……
今年签约计划投资5亿,在成都建设星网卫星互联网研发智造总部基地的正成星网董事长楚亮表示,“我们对成都有信心,对企业发展也有信心。”楚亮坦言,之所以选择成都,一方面是因为成都在低空经济方面有很好的产业基础与产业布局,另一方面也因为成都有超高的招商效率,不到一个星期就可以敲定很多落户事宜,堪称“成都速度”。
彭州民用无人驾驶航空试验基地 图据成都发布
一项技术,看科创中心硬核突破
今年2月,中国医学人工智能领域迎来新突破——由成都博恩思医学机器人有限公司自主研发的AI+手术机器人跨越5000公里,在上海与喀什两地协同下,成功完成全球首例远程头颈外科无创手术。
“我想让机器人变得更‘聪明’,做一些别人没做过的事。”谈及创业初心,博恩思董事长李耀这样说道。而之所以选择到成都创业,是因为这里有创业氛围、生活氛围、国际化氛围,以及“有需必应、无事不扰”的营商环境。李耀坦言,此前因“出海”遇到资金难题,“成都市科技局带队上门,帮忙搭建与银行方等的交流平台,让公司能用知识产权抵押贷款,解了燃眉之急。”而正是这些触达企业“痛点”的帮助,让他扎根成都信心更足。
医生用机器人给病人做手术中
一系列大会,看对外交往中心国际范儿
今年,成都国际范十足。4月16日,2025成都国际友城合作与发展大会开幕,成都市与英国曼彻斯特市、都江堰市与匈牙利多瑙凯西市及尼泊尔泽里果德市分别签署友好合作协议,成都国际友城总数增至244个;5月25日,第二十届中国西部国际博览会开启,全球62个国家(地区)前来参展,成都签约44个项目,总投资额570.3亿元;6月18日至20日,2025“投资成都”全球招商大会举办,吸引来自世界500强企业、跨国企业、行业头部企业等近400名嘉宾参会,签约金额超800亿元……
在境外嘉宾看来,成都是一座“机遇之城”。意中商业发展论坛主席伊万·卡蒂洛说,在成都投资有两大“必杀技”——超有诚意的政策和让人来了就不想走的生活方式。加拿大加中贸易理事会北京首席代表大卫·佩雷斯表示,成都不仅是加拿大农业食品出口的重要市场,更在科技创新、交通枢纽、绿色能源等领域展现出引领性优势,为外企提供了巨大的机遇。
2025 “投资成都” 全球招商大会活动现场
一次转型升级,看先进制造动能澎湃
夜幕降临,当城市灯光渐次熄灭,成都飞机工业(集团)有限责任公司(以下简称“中航工业成飞”)却迎来了最繁忙时刻。各类设备状态指示灯忽闪,激光发射器发出的微光仿佛在为自动行进的AGV小车探路,数控机床在5G网络调度下进行着0.002毫米级的精密加工……一场无声的“机械芭蕾”在此上演。
“机械芭蕾”的舞步不分昼夜,正是中航工业成飞聚焦自动化、数字化、智能化发展的生动体现。中航工业成飞是成都市青羊区航空产业的链主企业,青羊区则是国内重要的航空整机产业基地、国际民机大部件研制生产基地。依托链主企业构建完整产业链,成都的航空产业如今已实现从“制造”到“智造”的转型。
航空产业的转型升级只是成都产业高质量发展的一个缩影。近年来,成都大力推进“立园满园”“建圈强链”,布局“3+22”工业园区体系、7个国家新型工业化示范基地和30个特色产业园区,并集聚科技顾问、领军人才、工匠人才3000余人,已成功创建5个国家级制造业集群、数量位居全国第2,充分彰显了成都国家先进制造业基地的产业引领力、区域带动力。
数字孪生车间 图据中国航空工业集团成飞
一个小确幸,看美丽宜居幸福城市
高质量发展的成都,从来没有忽略点滴民生小事。
市民王阿姨住在四川大学华西医院附近,她说以前每次坐公交车回家,一旦驶入医院周边,没有40分钟根本没法到站,而她步行才20多分钟。这一改变源自于一场全市的“开门治堵”。
因全球知名医院华西医院坐落于此,华西坝的堵是人尽皆知,但自今年2月华西医院周边道路交通组织调整以来,该地交通得到明显改善,患者看病,医院职工通勤时间也大幅缩短。随着“开门治堵”稳步推进,更多像华西坝一样令人头疼的堵点正在得到畅通,据最新消息,成都“开门治堵”前两批次共214项堵点治理和农村公路排危整治任务已完成186项,完成率87%,第一批次63项堵点治理任务已全部完成,第二批次151项任务已完成123项,完成率达81%。
华西坝拥堵治理后 乘客在指定地点候车
一组政策,看文创产业发展新路径
今年,“成都造”电影《哪吒2》爆火,共打破113项纪录,获得308项里程碑成就,给成都文创产业带来重大发展机遇。
为更好推动数字文创产业高质量发展,5月29日,成都围绕影视、游戏电竞等重点产业,科幻内容创作转化、初创企业培育发展发布4项产业政策,以实际行动推动世界文创名城国际竞争力和全球影响力迈上新台阶。系列政策突出“精准高效”扶持、“真金白银”投入,以影视产业为例,政策坚持“全链条”“体系化”,涵盖剧本孵化、内容创作、取景拍摄、后期制作、宣发播映、衍生品开发等影视全产业链。在创作生产阶段,对精品项目最高给予超2100万元扶持;在公映播出后,对获得重要奖项、取得优秀播映成绩的影视作品最高给予1000万元奖励,切实做到惠企利民。
“系列政策体现了成都文创产业发展的前瞻性,意味着城市在建设基础设施和招商引资之前,就率先进行了‘文化建筑’的规划布局和政策体系的构建。”沉浸国际首席执行官/创始人约翰·门罗表示,“这种前瞻性方式能更好地促进文化发展。”
天府长岛数字文创园 电影《哪吒》就诞生于此
6月,四川正式印发《关于支持成都做优做强极核功能 加快高质量发展的意见》,为成都未来发展擘画新蓝图:将支持成都持续做大经济总量、做强核心竞争力、做优功能品质,打造超大城市高质量发展和高水平治理新标杆。
从四川的“首位城市”,到“超大城市高质量发展和高水平治理新标杆”,成都的进阶之路,印刻在了每一个坚实的脚印里。未来,这座充满活力的创新创造之城,也将在新蓝图的指引下,以更快速度和更高效率,实现城市能级的全新跃升。
部分资料来源:经济日报、先锋成都、成都发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