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新闻资讯 >正文

时评 | 翻8吨垃圾帮游客找回儿童手表 为何这一次无人点赞?

来源:看度新闻 2025年07月14日 14:16

近日,来自深圳的卢女士一家出游,乘坐高铁从太原抵达大同,在下车时不慎遗忘了装入干净纸质垃圾袋中的儿童手表。卢女士次日拨打12345热线求助后,大同市城管局协调环卫公司,指派两名环卫工在35℃高温下徒手翻找8吨垃圾4小时,最终找回手表。

该事件被大同市城管局作为“有求必应”的典范服务进行广泛宣传,失主卢女士也发文点赞称“大同不仅风景美,人心更美!”,本该以失物复得圆满收尾的“暖心故事”,却引发了众多网友的强烈质疑:找回失物的是卢女士,获赞的是大同政府,可为什么最辛苦的两名环卫工却隐身了?

类似事件的报道屡见不鲜,2025年2月,杭州8位清洁师傅从8吨垃圾中为萧女士找回现金红包,获萧女士致谢及公司公开表彰。2025年6月广东东莞,失主的人工耳蜗被家人误当垃圾丢掉,警方联系环卫部门共同围着8吨生活垃圾翻找,成功找到了8克重的人工耳蜗……每一次都获赞无数,为何这次却引发争议?

01262a41-a22c-4c35-a1fc-1d788028a413.jpg

2位环卫工人正在垃圾堆里寻找手表,图据山西晚报

在当地对该事件的回应及宣传报道中,这两位环卫工人的姓名始终未被提及,他们就像这场“暖心服务”中的透明人。“35℃高温下徒手翻找8吨垃圾4小时”,每一个字看起来都十分刺眼,其中的辛苦也可想而知。垃圾中转站内不仅恶臭难忍,更隐藏着碎玻璃、金属碎片等尖锐物品,可他们仅配备了普通的棉布工作服和单薄的手套就进行工作。比起一块手表,在恶劣环境中付出长时间辛苦劳动的他们,没有得到充分的重视与关注。

也有网友质问,仅仅为了一块儿童手表,值吗?大同市城管局的回应是:“不能说值不值,老百姓有需求,我们肯定去做”。随着城市治理水平的完善,许多职能部门也将“市民满意度”作为衡量工作的重要标准。在解决群众急难愁盼问题的同时,却可能忽视基层劳动者的实际处境,让为人民服务的工作变了形。这两位环卫工人有没有加班费?有没有举措能改善他们的工作环境?网友的质疑,值得当地部门自查反思。失主卢女士主动给予两名环卫工报酬却被婉拒,比起本地媒体将事件形容为“暖心”故事大力宣传,这也许才是最能体现大同友善温情的部分。

f2485d84-be7c-485a-93ce-ec2437c51a42.jpg

山西晚报发布的相关事件文章

这次事件也为社会提供了更加宝贵的思考:政府办事首先要保障基层劳动者的基本权益,对于非本职的额外任务应当支付合理报酬,高温作业要配备专业防护装备。其次要建立科学的评估机制,可以参考登山救援的“有偿化”的改革经验,对失物搜寻进行分级处理。例如,紧急医疗设备优先响应,普通物品则提供自助寻找渠道或适当收费服务。

真正的文明社会不应以牺牲劳动者基本权益为代价来制造温情叙事,而应在制度层面建立更科学的服务响应机制。既解决市民的急难愁盼,也捍卫每一个劳动者的基本权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