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温臭氧来袭!7月下半月盆地将有臭氧污染,这样防范→
根据四川省生态环境监测总站最新预测,7月中旬后期,四川盆地有一次臭氧污染过程。7月13日起,盆地大部以晴好天气为主,气温逐渐升高,辐射增强,气象条件有利于臭氧生成,预计成都平原、川南及川东北部分城市有臭氧轻度污染风险,成都平原个别城市有臭氧中度污染风险。具体来看7月下半月情况。
7月16-19日:晴好天气,持续升温,日最高温可达38℃以上,部分城市日最高温超40℃,辐射强,空气质量持续转差,成都平原、川南、川东北个别城市有中度污染风险,盆地其余大部城市有轻度污染风险。
7月20-21日:盆地逐渐增云,自西向东有一次降水过程,空气质量逐渐改善。
7月22-23日:盆地大部云量增加,多分散降水过程,空气质量维持优良。
7月24-29日:阴天间多云天气为主,伴随分散降水,气温偏低,云量较多,辐射弱,空气质量维持优良。
7月30-31日:多云天气,气温相对偏低,空气质量以良为主。夏季天气系统变化较快,后期形势可能调整,有待持续跟踪。
那么,什么是臭氧?臭氧在什么时候浓度最高?它会危害人体健康吗?一起来看↓
什么是臭氧?
臭氧(O3)是氧气的一种同素异形体,比含两个氧原子的氧气(O2)多一个氧原子,常温下是一种有特殊臭味的蓝色气体。
不同于PM2.5,臭氧污染并非直接由污染源排放导致,其生成主要与两类污染物有关——氮氧化物(NOx)和挥发性有机物(VOCs)。环境中的臭氧是由进入到大气中的NOx和VOCs在阳光下发生光化学反应产生的,属于大气二次污染物。
在对流层中臭氧不利于人体健康
在不少人的印象里,臭氧是阻挡紫外线的“护盾”,但是在近地面,臭氧其实是一种有害气体。
中国科学院城市环境研究所研究员陈进生表示,“对于臭氧,人们更熟悉的是位于大气中距地面12千米至35千米的臭氧层,它能阻止太阳短波紫外辐射进入近地面大气,保护地球生态系统。但在对流层中,较高的臭氧浓度对地球生态环境和人类健康却是不利的。”
臭氧在何时浓度最高?
臭氧浓度的高低与辐射、温度、湿度、边界层高度等气象要素密切相关,晴朗少云的春末及夏秋季节经常会产生臭氧污染,因为光照充分(强辐射)、高温、低湿条件有助于光化学反应的发生,造成臭氧污染。因此,晴空万里的夏季午后,往往是一天之中臭氧浓度最高的时候。
臭氧浓度过高可致病
当空气中的臭氧浓度过高时,易引起上呼吸道炎症病变,还会对皮肤、眼睛、鼻黏膜产生刺激。
“臭氧具有强烈的刺激性,吸入过量对人体健康有一定危害。”上海市肺科医院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主任医师胡洋称,“臭氧有可能造成咽喉肿痛、胸闷咳嗽、引发支气管炎和肺气肿;并可损害中枢神经系统,造成头晕头痛、视力下降、记忆力衰退。其中,65岁以上老人、学龄前儿童、运动人群及女性所受影响更大。”
面对臭氧污染如何做好健康防护?
避时段。臭氧超标时段一般集中在中午到下午3点之间,此时段应减少外出,留在室内关闭门窗,减少通风换气次数。
重防护。在臭氧污染时段外出时,建议佩戴有活性炭夹层的防护口罩,穿长袖、长裤,以减少皮肤裸露。如在户外运动,建议尽量避免做高强度的体育运动。
净空气。若家里有空气净化器,可打开进行空气净化,对减少室内臭氧浓度有帮助。
此外,应避免在室内使用产生臭氧的清洁剂、消毒剂等化学产品,减少室内可能产生臭氧的污染源,像打印机、复印机、紫外线灯等设备在使用过程中也可能会产生臭氧,应尽量减少其使用频率或及时通风,让臭氧及时排至室外。臭氧污染午后重、早晚轻,敏感人群应尽量避免,在光照强、温度高、湿度低的午后到户外活动。
资料综合:四川生态环境、国家应急广播、人民日报、中国环境科学研究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