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新闻资讯 >正文

视频|笔墨传薪火 丹青谱新篇 第三届成都市书画传习大会全市决赛圆满落幕

来源:看度新闻 2025年07月18日 20:09

作为巴蜀文化的翰墨渊薮,成都的书画传承从未因时代流转而褪色——从唐宋文人的题咏唱和,到近现代画派的笔墨革新,一纸一砚间,始终跳动着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脉搏。当笔墨成为连接古今的桥梁,当少年接过传承的薪火,7月17日,第三届成都市书画传习大会全市决赛在成都石室中学北湖校区圆满落幕,464名青少年以笔墨为介,赴这场跨越时空的文化雅集。

本次大会以“蜀风雅韵 天府丹青”为主题,聚焦中国画、软笔书法、硬笔书法三大类别的比拼,旨在进一步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提升青少年审美素养和艺术表现力。通过“以赛育才”的方式,为全市热爱书画艺术的青少年搭建学习交流、展示才华的平台,推动书画艺术在新时代的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

蓉城少年赛场挥毫

以传统笔墨绘就新时代文明画卷

直击赛会现场,来自成都各区(市)县、市直属学校及市青少年宫的参赛选手通过书画素养、书画创作进行最终比拼。

中国画赛场上,孩子们以成都世运会、古蜀金沙、诗歌文化、大熊猫文化等成都文化元素为创作主题,用灵动的线条、丰富的色彩勾勒出心中的意境——有的描绘蜀地山川的雄奇秀美,有的再现大熊猫的灵动可爱,有的则将运动元素融入城市生活,展现出对传统笔墨的深刻理解与大胆创新。

中国书法赛场同样精彩纷呈。软笔书法区,选手们从楷书的端庄秀丽到行书的流畅飘逸,从隶书的古朴厚重到篆书的苍劲有力,一笔一划间尽显书法艺术的魅力;硬笔书法区,大家以规范的书写、严谨的结构,展现出扎实的基本功,将汉字的形体美与韵律美诠释得淋漓尽致。

 “让孩子学习书画,起初是希望他能沉下心来做事,没想到在这个过程中,他不仅练就了扎实的笔墨功夫,更对蜀地文化、中华传统有了越来越深的认同。”决赛现场参赛学生家长邓江诚在采访时表示,“这样的赛事不仅给了孩子展示的平台,更让我们家长看到,传统文化的传承不是抽象的概念,而是能融入孩子成长的养分,这比任何说教都更有力量。”

“我已经是第四年参加书画传习大赛了,从刚开始学习中国画时的笔墨生疏,到现在能通过画笔表达自己的想法,更深刻地感受到了传统文化的魅力。”中国画类选手、茶店子小学的曾唯洋在赛后表示,“对我来说,书画不仅是一门技艺,更是一种涵养心灵的方式,让我学会静下心来观察生活、感受传统。”

“美育不仅是教会孩子画画、写字,更重要的是通过艺术熏陶,培养他们的审美情趣、文化自信和人格修养。”来自成华区英才学校的带队老师黄众贤从事书画教育多年,他在采访时表示,“我们学校一直重视书画教育,开设了书法、国画兴趣班,这次比赛让孩子们有了展示的机会,也让他们在与同龄人的交流中找到差距、明确方向。”

书画名家现场品评

在笔墨间见证薪火传承与“新生代”锐气

“本届书画传习大会的参赛作品整体水平令人惊喜,尤其是青少年选手们在传承传统的基础上,牢牢把握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前进方向,坚持文化为魂,在作品中展现出了强烈的时代意识和个性表达。”评审现场,各组专家评委逐一对选手现场创作书画作品和书画素养试题作答情况进行打分。

“中国画讲究‘外师造化,中得心源’,从孩子们的作品中能看到他们对生活的观察、对自然的感悟,更能看到他们对笔墨精神的理解。”本届大赛中国画类评审、成都市美术家协会名誉主席姚叶红指出,“有的作品在构图上借鉴了传统范式,却在色彩和题材上融入了现代视角,这种‘传承不守旧’的探索非常可贵,体现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当代表达活力。”

本届大赛软笔书法类评审、成都市书法家协会名誉主席舒炯同样对现场优秀作品赞不绝口。他表示,在本次大赛中看到很多青少年不仅基本功扎实,更能在书写中融入自己的情感与理解:“在软笔书法中,有的孩子对经典碑帖的临习颇有心得,同时尝试在章法、气韵上寻求突破,这说明书法教育在青少年群体中得到了有效普及。‘以赛育才’的意义正在于此——通过比赛激发兴趣,通过交流提升水平,让更多孩子爱上书法,让这门古老的艺术在新时代焕发新的生机。”

第三届成都市青少年书画传习大会全市决赛已圆满落幕,最终结果将在7月18日第三届成都市青少年书画传习大会嘉年华现场揭晓,并推荐优秀参赛者参加“文化传承 强国有我”四川省第四届青少年书画传习大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