牵手世运,点燃梦想!成都世运会火炬传递完美收官,他们今天一起“竹梦”→
7月26日,2025年成都世界运动会火炬传递在成都、德阳、眉山三地盛大举行。这场以“牵手世运 点燃梦想”为主题的活动,通过120棒火炬手在11公里路线上的接力,串联起三星堆博物馆、成都金沙遗址博物馆、成都大熊猫繁育研究基地、成都武侯祠、三苏祠、天府新区兴隆湖湿地公园等六处文化地标,为即将于8月7日开幕的世运会奏响序曲。
火炬手不仅是传递体育精神的使者,更是讲述世运故事、中国故事的使者。其中不只有耳熟能详的如马龙、黄张嘉洋等一批冠军运动员,有英雄机长刘传健等行业领军人物,有桑德拉·桑切斯、马塞尔·哈塞迈尔等国际友好人士代表,还有多年坚持免费接送高考考生的成都网约车司机张桂容、见义勇为的“外卖小哥”赵明阳、国网成都高新连心桥党员服务队队长吴昊等一批努力奋斗的“追梦人”,他们用每一次接力与14亿中国人共同绘制“各美其美、美美与共”的时代画卷。
首站三星堆博物馆
点亮古蜀之光 点燃文明之火
当清晨的第一缕阳光洒向德阳三星堆博物馆,这场跨越古今的火炬传递正式拉开帷幕。8时30分许,伴随着成都世运会推广歌曲《逐梦》响起,12名采火使者缓缓步入祭祀台广场,在三星堆博物馆与金沙遗址博物馆两位原馆长——肖先进、朱章义共同采火下,象征古蜀文明之光的火种成功点燃。
作为世运会史上首次火炬传递的起点,本站传递路线全长约1.5公里,从三星堆博物馆祭祀台出发,途经三星堆新馆、游客中心、文物保护修复馆等标志性建筑,最终回到原点完成收火仪式。20位火炬手中既有奥运冠军、科研先锋,也有基层模范、青年代表,他们用每一次接力与14亿中国人共同绘制“各美其美、美美与共”的时代画卷。
巴黎奥运会艺术体操集体全能金牌成员、成都姑娘黄张嘉洋作为第一棒火炬手,高擎象征文明传承的“竹梦”火炬,开启了这场跨越古今的传递之旅。“作为成都世运会火炬传递的第一棒,也是世运会首次火炬传递的第一棒,我感到非常荣幸和骄傲。”黄张嘉洋激动地表示,“通过这次火炬传递,我也希望大家能够多多了解我的家乡成都,也了解我们中国源远流长的历史。”
国际世运协会运动员委员会主席桑德拉·桑切斯,重庆籍羽毛球奥运冠军李雪芮,全国劳动模范、成都“90后”新农人王伶俐等各界杰出代表相继参与传递。其中,《哪吒2》主创团队及配音演员刘潘、陈浩、吕艳婷,以三星堆站第19棒集体火炬手的身份,加入了这场联结文化与体育的盛会。
“能来担任世运会火炬手是一件非常荣耀的事情,特别开心。”吕艳婷表示,“尤其得知能以团队形式参与火炬传递,特别激动,感觉力量更大了。”在吕艳婷看来,所有人都在关注世运会,如何借由民间神话故事《哪吒》传递世运精神,同样值得思考。“我们常说‘文体不分家’,这句话在精神和内容层面很有道理。”吕艳婷认为,无论是文化创作还是体育竞技,核心都是对热爱的坚守。如电影《哪吒》“我命由我不由天”的呐喊与赛场上运动员的拼搏,本质上是相通的——都是突破极限、追求极致的生动诠释。
“超级全满贯”得主、中国乒乓球奥运冠军马龙则压轴出场,作为最后一棒火炬手,在马龙出发前,上一棒的火炬手《哪吒》配音演员吕艳婷等主创还和他一起打了场“空气乒乓球”,马龙一把抓住“空气乒乓球”,开启火炬传递!现场观众直呼:“梦幻联动,太有创意了!”
第二站金沙遗址博物馆
现代体育精神与古蜀文明交相辉映
从三星堆到金沙遗址,火炬传递完成了一次古蜀文明的时空对话。作为世运会历史上首次火炬传递的第二站,本站以“璀璨金沙”为主题,火炬手们途经太阳神鸟广场、金沙鹿苑、陈列馆等标志性区域,全程约1公里。本站的15名火炬手来自体育、文化、科技、教育、公益等多个领域,既有奥运冠军、非遗传承人,也有基层工作者和学生,以全民参与的方式生动呈现着中国式现代化万千气象的成都篇章。
首棒火炬手由东京奥运会体操双杠冠军、四川籍运动员邹敬园担任,他热情地挥手与观众打招呼,奔跑着将“竹梦”火种传递给下一棒李子柒。“能担任世运会火炬手,我感到无比荣幸。”邹敬园说,“衷心预祝成都世运会取得圆满成功!希望来自世界各地的运动员们都能在这里尽情发挥,享受比赛,挑战自我,收获友谊!”
末棒火炬手则由全国道德模范、三星堆博物馆文物保管部副部长郭汉中担任。在郭汉中看来,“这是一次光荣接力。”2008年北京奥运的圣火,也曾在这位文物守护者的手中熊熊燃烧。从最初参与三星堆1、2号祭祀坑的文物修复,到投身新发现的6座祭祀坑修复工作,40多年来,他始终扎根于三星堆文物修复事业。岁月流转,不变的是他对文物事业那份“不可熄灭”的炽热初心。
第三站大熊猫繁育研究基地
世运火炬登高传递 绿色成都拔节生长
当火炬来到成都大熊猫繁育研究基地,这场传递又增添了生态保护的深刻内涵。本站以“熊猫家园”为主题,从基地观光瞭望塔前广场出发,终至塔顶,全程约200米,来自体育、科技、教育、艺术、生态保护等多个领域12位火炬手沿塔而上,将火炬逐级传递,让“熊猫家园节节高”“城市发展向上”的设计理念具象化。
花样滑冰冬奥会冠军韩聪以矫健的身姿开启“竹梦”传递。随后,火炬相继由外籍大熊猫繁育专家詹姆斯·爱德华·阿亚拉、熊猫基地资深饲养员谭金淘等来自科研、保育领域的代表传递,凸显成都作为大熊猫科研保护国际高地的地位。“今天能在熊猫基地传递火炬,真的太激动了。”谭金淘说,感谢单位的全力支持,更要感谢大家对大熊猫的爱,这份喜爱让他有机会站在这里传递荣光。
那“谭爷爷”来传递火炬,大熊猫“花花”知道吗?“晓得、晓得!”谭金淘连用两个“晓得”表达了自己的心情,“第一时间就给它们说了。”他借火炬传递的热潮,向世界发出邀约:“运动无限,气象万千。欢迎大家来四川成都做客,看熊猫、品美食,感受天府之国的火热活力。”
随后,“谭爷爷”将火炬传给了成龙。火炬传递过程中,成龙手握“竹梦”火炬,成为文化传播与国际交流的象征,带领现场氛围来到高潮,登顶笋子塔,让世运之火,闪耀熊猫家园。这一站的火炬传递结束后,成龙还对着镜头鼓励大家:“加油,我看好你们。”巧合的是,成龙还是此次火炬传递的第47棒火炬手,而成龙的生日正是4月7日!这一设置也被不少网友视为是“主办方的彩蛋”,成龙也笑着道,“4月7号是我的生日,给我安排第47棒,太棒了!”
第四站成都武侯祠
三国文化薪火相传 致敬拼搏致敬担当
走进武侯祠,三国文化的厚重感扑面而来。作为此次世运会火炬传递的第四站,该站以“三国华章”为主题,旨在以三国文化中的家国情怀与战略智慧,致敬体育精神中的拼搏与担当。本站共设15棒火炬手,传递路线从武侯祠博物馆西区大门出发,途经静远堂、荐馨殿、四方亭、旌忠门、牌坊门回到西区大门,全程约1公里。这条精心设计的路线,串联起重要的文化点位,展现了成都在历史文化保护与城市有机更新方面的成效。
2008年北京奥运会射箭冠军张娟娟担任本站首棒火炬手,她手持火炬从武侯祠西区大门出发。随后,火炬相继传递至著名音乐人常石磊、著名导演王平久、成都大运会首金得主曹茂园等各界代表手中。
末棒火炬由巴黎奥运会女子自由式小轮车金牌得主邓雅文和国家自由式小轮车队主教练吴丹共同高举,两位运动员以矫健的身姿跑过西区广场,完成火种回收仪式。值得一提的是,火炬传递结束后,邓雅文还笑着向大家“安利”成都,“成都有很多美食,虽然我作为运动员吃不着,但是希望大家来了成都可以替我多吃点。”
第五站眉山三苏祠
千年文脉润东坡 点亮文化自信新坐标
火炬传递迎来最具文人气质的一站——眉山三苏祠。传递路线从三苏纪念馆广场出发,途经上大南街、下西街、纱縠行南街(苏东坡故居旧址),最终回到三苏纪念馆广场,全程约1.5公里。此次火炬传递本站共设20棒火炬手,涵盖文学艺术、体育竞技、科技产业、非遗传承,以多元身份诠释“寻迹三苏”的时代价值。
本站首棒火炬手——巴黎奥运会花样游泳集体技巧自选冠军肖雁宁手持火炬。
作为眉山火炬传递的第一棒,巴黎奥运会花样游泳冠军肖雁宁始终怀揣着一份神圣使命感。8岁起练习花样游泳,一路坚持至今,肖雁宁坦言,成长中最难忘的是每次克服困难后收获的成绩与肯定,那些瞬间让所有付出都变得值得。此次回到家乡参与传递,肖雁宁说,“成为一名火炬手非常荣幸,在自己的家乡传递火炬非常有意义。”
作为土生土长的眉山人、眉山中车一线工作者,全国劳动模范甘俊林以火炬手身份,为即将于8月7日开幕的成都世运会注入本土力量。从车间到火炬传递现场,甘俊林将工匠精神与体育精神相连:“造高铁追求毫厘不差,运动员冲刺全力以赴,都是为了更好的目标拼搏。”他向全球发出邀请:“成都和眉山都准备好了,这里的包容、活力与拼搏劲儿,等着世界见证。成都等你们来!”同时,他寄语参赛健儿:“愿你们在祖国土地上争创佳绩,为体育强国添砖加瓦。”
本站末棒火炬手——曾共同助力中国女子曲棍球队勇夺奥运奖牌的欧紫霞、黄永生师徒组合正传递火炬。
梁钰祥,中国年龄最大的达喀尔完赛车手,以“敢为人先”的冒险精神诠释东坡“一点浩然气”的豁达;索菲娅·奥洛夫松,世界运动会历史上最伟大运动员评选第五名,以泰拳的刚柔并济呼应三苏“文武之道”的哲学智慧;中国民航英雄机组成员刘传健、毕楠,以“史诗级备降”的冷静与担当,呼应东坡“风雨任平生”的处世态度;国家级非遗“峨眉武术”传承人马赵凌云,以刚劲有力的招式展现中华武术与东坡文化的交融之美。末棒火炬手欧紫霞、黄永生,这对师徒组合曾共同助力中国女子曲棍球队勇夺奥运奖牌,以“师徒同心”的默契传递,展现体育精神的薪火相传。
第六站天府新区兴隆湖湿地公园
万千气象启新程 公园城市绘新篇
火炬传递收官站在四川天府新区兴隆湖湿地公园举行。传递路线从天府新区规划展示厅前草坪出发,沿湖开展至路演中心,全程约4公里。火炬手们途经超算中心、生态绿道、湖畔观景平台等标志性场景,现场气氛热烈而庄重。当“竹梦”最终由马塞尔·哈塞迈尔高举回到收火仪式舞台,不仅标志着成都世运会火炬传递圆满收官,更象征着中国式现代化在成都的生动实践——以生态为基、科技为翼、文化为魂,绘就“未来之城”的壮丽画卷。
本站共设38棒火炬手,涵盖体育冠军、科技先锋、文化使者、青年典范,以多元身份诠释“万千气象”的时代内涵。首棒火炬手张亚雯,作为重庆首位羽毛球世界冠军,以“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互动为纽带,开启这场跨越山河的接力;末棒火炬手马塞尔·哈塞迈尔,是世界运动会历史上最伟大运动员评选第四名、德国籍水上救生名将,以全球视野传递世运精神,寓意成都世运会立足本土、链接世界的胸怀。
“同其他火炬手共同奔跑、传递火炬,将是我人生记忆中非常重要的时刻。”火炬手、成都世运会会徽设计师约翰·费尔利说。费尔利是英国皇家艺术学会会员和英国特许设计师协会会员。他表示,他的会徽设计灵感主要来自中国结、大熊猫和芙蓉花这三个元素。据了解,在会徽设计过程中,约翰·费尔利曾查阅了大量关于四川和成都的资料,重点放在成都的历史文化与自然资源方面。他说,越是了解这座城市,就越为这座城市所吸引。“在成都的这几天,我品尝到令人难忘的川菜,市民的友善则让我获得宾至如归的体验。”费尔利说,城市对运动会的热情,让他对本届盛会的成功举办充满信心。
“终于圆梦了!身为一名网约车司机,我一直期待着能有机会参加火炬接力。”在天府新区兴隆湖湿地公园站参加火炬传递的网约车司机张桂容表示,接下来她还会参与到世运会的服务工作中,“用安全贴心的出行服务接待外地游客和运动员,让来到成都的客人们能尽情享受这场赛事。”
随着世运会历史上最伟大运动员马塞尔·哈塞迈尔完成第120棒传递,成都世运会火炬传递在天府新区兴隆湖湿地公园结束,这场融合体育精神与古蜀文明的盛会画上圆满句点。
从三星堆的古老文明到兴隆湖的现代气象,从奥运冠军到普通市民,这场火炬传递不仅是一次体育盛事的前奏,更是一场展示成都多元魅力的文化盛宴。
距离成都世运会开幕越来越近了,8月7日晚,经过三个城市传递的世运会火种将来到开幕式现场,点燃精彩绝伦的世运盛会!来自世界的运动员和朋友们将在“竹梦”的映照下一起“逐梦”,感受“运动无限气象万千”的世运魅力和城市热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