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新闻资讯 >正文

西南最大短剧实景拍摄基地落户成都

来源:成都青白江 2025年07月28日 17:29

电焊弧光划破昏暗,混凝土搅拌车轰鸣作响——在成都青白江城厢镇原四川省轴承厂旧址,一座承载着西南短剧产业希冀的影视基地正在建设。未来,这里将成为西南地区最大的短剧实景拍摄基地——“卫星片场”。

图片

数字虚拟拍摄棚

7月28日,记者实地探访这个占地120亩的“卫星片场”,揭秘其“实景+科技+文旅”的创新模式。

工业遗产的影视化重生

记者在现场看到,斑驳的红砖墙与崭新的LED屏形成时空对话。这座始建于上世纪70年代的老厂房,如今正经历着从“制造轴承”到“制造影像”的华丽转身。

图片

正在搭建的实景棚

据项目方四川卫之星文化科技有限公司董事曾太华介绍,这里将被改造成3个专业摄影棚——无影棚、XR虚拟棚和电影级实景棚。

记者还了解到,这个XR虚拟棚虽未完全竣工,但已提前“接单”——上个月,短跑运动员吴艳妮代言的东鹏特饮和某洗发水广告就在这里取景拍摄。

图片

建设中的无影棚

“传统影视基地多集中在横店、象山,但短剧市场爆发后,西南地区也急需一个专业的拍摄中心。”曾太华说,四川卫之星文化科技有限公司创建于2021年,原本在上海,但近年来大量影视公司和艺人向成都聚集,因此决定整体搬迁。

“选择城厢不仅因厂房空间优越,更看重其文旅融合潜力。”曾太华指着规划图介绍,剧组步行10分钟即可抵达古城文庙、绣川书院等外景地,实现“棚拍+实景”无缝衔接。

科技赋能短剧工业化生产

在XR虚拟棚施工现场,技术人员正在调试LED屏实时渲染技术。演员站在环形屏幕前,背景即刻切换为太空、沙漠等场景,告别传统绿幕的“无实物表演”。

图片

实内布景效果图

医疗实景棚里,从分诊台到手术室均按医院标准建造。“我们甚至规范了医疗垃圾处理流程,确保拍摄细节真实。”曾太华说,目前,基地已建成多个主题实景街区,涵盖现代都市、年代戏等主流题材。

图片

道具库一角

基地北侧的一个仓库内,道具师正在货架整理物品。这里存放着超过10万件道具,从民国时期的黄包车、老式打字机,到现代智能家居设备,还有科幻片里的全息投影装置。

“短剧题材五花八门,古装、商战、医疗、悬疑……每个剧组的需求都不一样,而且短剧拍摄讲究快节奏,剧组来了就能直接开拍,不用再花时间搭景。”曾太华说,未来还将扩建古装街区和科幻特效棚。

短剧产业集聚效应初现

工地外,几位当地居民站在围挡外张望。“听说以后明星会来这儿拍戏?”“说不定还能当群演?”……大家议论纷纷。

曾太华表示,基地建成后,预计每年能吸引上百个剧组来这里拍戏,从而带动周边餐饮、住宿、群演等配套产业。

“我们不是简单复制横店。”曾太华表示,基地将与古城旅游联动,推出“影视打卡路线”,并提供短剧拍摄全链条服务。随着年底全面开放,“卫星片场”或将成为观察中国短剧产业发展的一个重要样本。

1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