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世运会赛程过半!中国代表团金牌榜暂列第一,多名川籍运动员夺金
8月11日下午,成都世运会赛中(竞赛组织专场)新闻发布会在成都世运会主媒体中心举行。成都世运会执委会体育竞赛部(反兴奋剂部)专职副部长陈志、国际世界运动会协会主席何塞·佩鲁雷纳、国际世界运动会协会副主席汤姆·迪伦、高新赛区委员会常务副主任陈卫东、龙泉驿赛区委员会主任周健介绍赛事组织相关情况并答记者问。据悉,截至8月11日,世运会赛程已经过半,目前,成都世运会竞赛组织工作总体运行基本平稳。
已产生金牌126枚
10个小项打破赛会纪录
赛程过半,成都世运会已有不少项目完赛。据成都世运会执委会体育竞赛部(反兴奋剂部)专职副部长陈志介绍,截至8月11日,34个大项60个分项中,26个分项已经全部完赛,11个分项正在进行中。8月12日以后,美式橄榄球、自由搏击、无人机、摩托艇、铁人三项、地掷球等18个大项的23个分项将陆续开赛,开赛最晚的是8月16日的体育舞蹈(霹雳舞)、力量举(装备)、轮滑(自由式轮滑)。
截至8月11日13:00,共产生金牌126枚、银牌124枚、铜牌126枚。中国体育代表团获得金牌12枚,银牌3枚,铜牌1枚,暂列金牌榜第一名,其中2枚金牌是残疾人项目贡献的。值得一提的是,四川籍运动员高久尚、徐露等也在成都世运会中获得金牌,在家乡迎来荣耀时刻。
自8月6日开赛以来,成都世运会已有10个小项(含2个残疾人项目)打破赛会纪录。至比赛结束,世运会还将在航空运动、铁人三项、摩托艇、柔术、桑搏等项目决出132枚金牌。
特别增设2个残疾人项目
彰显体育无界限理念
据陈志介绍,本届世运会积极践行体育包容性,特别增设了残疾人柔术与残疾人自由潜水2个残疾人项目,为残疾人运动员提供了展现竞技风采的国际舞台。其中,残疾人柔术细分为肢体残疾、视力残疾和智力残疾3个小项,共吸引来自全球的36名运动员参赛。另一项目残疾人自由潜水包含动态有蹼和动态无蹼2个小项,共有25名运动员报名参赛。
“这两个新增项目不仅丰富了世运会的竞赛维度,更彰显了‘体育无界限、人人可参与’的理念。”陈志表示,残疾人比赛项目是第二次纳入世运会比赛,本届赛事设项和参赛规模均超过上届,体现了中国政府和社会对特殊人群的关心关注,更是成都温度的诠释。据悉,残疾人自由潜水将在8月11日当日决出3枚金牌;8月12日,残疾人柔术也将决出3枚金牌。
此外,据发布会现场介绍,在保障赛事公平性上,本届世运会在26个竞赛场馆和运动员村共设置了28个兴奋剂检查站,实现竞赛区与运动员生活区全覆盖,可开展尿样、血样兴奋剂检查。所有运动员在任何时间、任何地点都可能接受事先无通知检查,确保公平、公正。
观赛体验更沉浸
让更多市民享受世运成果
赛程过半,本届世运会在赛事组织上也收获了肯定。“对于组委会、执委会、志愿者、合作伙伴以及本届赛事期间的工作,都让我们非常满意。”国际世界运动会协会主席何塞·佩鲁雷纳表示,赛事组织彰显了中国主办方的专业底蕴,也为后半程赛事奠定了坚实信心:“这将是历史上最好的世运会。”
作为众多非奥项目的最高水平竞技赛事,成都世运会多项赛事备受关注。发布会现场,高新赛区委员会相关负责人、龙泉驿赛区委员会相关负责人就观赛体验和以赛营城相关情况回答记者问题。
8月14日,东安湖体育中心将举行有“空中的F1”之称的无人机运动项目比赛。龙泉驿赛区委员会主任周健表示,8月14日-16日,来自全球21个国家的32名顶尖“飞手”将齐聚一堂、同场竞技。比赛时,参赛无人机最高时速可达300公里以上,每架都装配灯带、旗帜等个性化装饰,在夜空中高速飞驰时,极具辨识度与视觉冲击力。此外,为提升观赛体验,现场还配置了两块90平方米的大型LED屏幕,清晰捕捉、实时呈现选手操控细节,以无人机的“眼睛”高速穿梭赛道,让观众以“飞手”的第一视角,感受紧张刺激的竞技过程。
除新锐项目的独特体验外,拥有较长历史的世运项目同样值得期待。高新赛区委员会常务副主任陈卫东表示,目前,高新赛区各项赛事正在激烈进行。8月11日当日有2个大项8个小项的比赛同步进行。武术散打项目6个小项已进入半决赛,今日将决出决赛名单,并将在明日(12日)决出全部6枚金牌。壁球项目男女单打已进入半决赛,比赛异常激烈,决赛将于明日(12日)晚上举行,决出2枚金牌。此外,在1981年首届世界运动会成为正式比赛项目的短柄墙球项目3枚金牌(男单、女单、混合双打)也将于8月17日决出,其混合双打赛制与立体战术设计也非常值得期待。
问:反兴奋剂工作是国际大型综合性赛事中非常重要的一项工作,请介绍成都世运会反兴奋剂工作的相关情况。
成都世运会执委会体育竞赛部(反兴奋剂部)专职副部长陈志:反兴奋剂工作是实现赛事公平公正的核心。成都世运会执委会和国际世界运动会协会(IWGA)高度重视反兴奋剂工作,共同授权国际检查机构(ITA)作为赛事反兴奋剂工作的管理方,主要开展三方面的工作。
第一,我们构建了全覆盖的检查网络。按照世界反兴奋剂机构《检查和调查国际标准》开展赛时兴奋剂检查工作要求,在26个竞赛场馆和运动员村设立了28个兴奋剂检查站,实现竞赛区与运动员生活区全覆盖,可以开展尿样、血样兴奋剂检查。所有运动员在任何时间、任何地点都可能接受事先无通知的检查,确保公平、公正。
第二,我们抓实反兴奋剂教育宣传。IWGA在成都世运会上推行了“先学习、后考核”的强制准入机制,把反兴奋剂知识线上考核作为参赛的前提,实现全员覆盖。赛时,我们在运动员村A、B区均设置教育拓展站,围绕“纯洁体育”主题开展互动宣传活动,预计覆盖人次超5000人次,让反兴奋剂意识深入人心。
第三,依靠专业团队高效运行。我们组建了一支326人的赛时团队开展工作,其中80名检查官均有资质认证或国际大赛经验、166名陪护员均通过了考核。同时,我们设立了反兴奋剂运行指挥中心调度平台,确保各项工作高效、规范、有序开展。
问:本届世运会设置了两个残疾人项目,请介绍一下残疾人项目的组织和开展情况。
成都世运会执委会体育竞赛部(反兴奋剂部)专职副部长陈志:本届世运会,IWGA和成都世运会组委会积极践行体育的包容性,特别增设了残疾人柔术与残疾人自由潜水两个项目,为残疾人运动员提供了展现竞技风采的国际舞台。其中,残疾人柔术于8月12日在简阳文体中心体育馆举行,细分为肢体残疾、视力残疾和智力残疾3个小项,共吸引来自全球36名运动员参赛,由21名技术官员提供专业执裁。另一项目残疾人自由潜水,于8月10日至11日在成都体育学院三岔湖校区游泳馆举行,包含动态有蹼和动态无蹼2个小项,共有25名运动员报名参赛,我们选派了25名技术官员执裁保障。残疾人自由潜水将在今天决出3枚金牌,残疾人柔术也将在明天决出3枚金牌。
残疾人比赛项目是第二次纳入世运会比赛,本届赛事设项和参赛规模均超过上届,体现了中国政府和社会对特殊人群的关心和关注,更是成都温度的诠释。这两个新增项目不仅丰富了世运会的竞赛维度,更彰显了“体育无界限、人人可参与”的理念。
问:赛事近半,请主席点评成都世运会赛事运行的工作,以及对后半程赛事的期待。
国际世界运动会协会主席何塞·佩鲁雷纳:首先赛程近半,我们当然需要回顾一下我们的工作,我们想表达诚挚感谢,因为已经达到了我们的预期。
对于组委会、执委会、志愿者、合作伙伴,本届赛事期间的工作,让我们非常满意,感谢你们的卓越工作,营造了激情澎湃的赛事氛围,上座率持续高涨,顶级赛事运动员的精彩表现交相辉映,场馆设施是世界级的,交通网络非常高效,运动员村的餐饮服务与运营管理也是非常优质的。我听到不少运动员这样向我反馈,无不彰显了中国主办方的专业底蕴,这也为后半程赛事奠定了非常坚实的信心,我们将是历史上最好的世运会。
展望后续赛程,我们期待更激烈的角逐,多个项目即将进入奖牌争夺的阶段,所以会有更多的难忘时刻,即将向世界持续展现成都、展现中国的待客之道,展现中华文化的魅力。
对于我们的媒体工作者,34个大项60多个分项的分场馆报道也是非常有挑战的,感谢你们,场馆的氛围也树立了世运会史上的新标杆。最后,我诚挚地邀请各位参加世运广场的活动,和我们的运动员、志愿者、成都市民,可以共同体验体育和文化交融的魅力。我们也可以通过平台以及官方流媒体直播同步观赛,观看我们的赛程,让我们共同见证这场全球顶尖运动员荟萃的盛会,精彩仍将继续。
问:成都高新体育中心先后承办壁球和短柄墙球两个比赛项目,请介绍该场馆中心如何确保两个项目的顺利转场及后续赛事的有序运行?
高新赛区委员会常务副主任陈卫东:成都高新体育中心是区级大型公共体育场馆,已成功举办过大运会、汤尤杯等大型赛事。成都高新体育中心包括多功能馆和全民健身馆,多功能馆按照大型甲级体育馆标准修建,于2021年正式投用,建筑面积约8.2万㎡,场馆总座席12133座。本届世运会的武术、力量举项目都是在这个场馆举办的。全民健身馆主要用于开展全民健身服务,地上建筑面积约3.4万㎡,于今年6月改造完成后保障世运会壁球、短柄墙球比赛项目的运行。
高新球类飞盘项目场馆中心在编制场馆运行计划时,已分设壁球竞赛场地4片,短柄墙球竞赛场地2片,以此保障赛时空间、时间均不重叠。壁球项目结束后,所有工作人员将及时转换竞赛项目服务身份,达到工作流程的无缝衔接。 我们也将持续做好赛事流程的细化梳理,继续保持与国际单项体育协会(IF)和国内单项体育协会(NF)的友好沟通,确保每日赛程按计划有序实施;同时,进一步加强场馆安全隐患排查,不断提升志愿者服务、观众服务、安保服务以及医疗服务水平,加强道路交通疏导,全力保障后续赛事顺利完赛。
场馆赛后面向市民开放,成都高新体育中心自2022年12月起,相继向市民开放多功能馆的附馆和气膜馆作为羽毛球、乒乓球的全民健身场馆,实行免低收费开放,目前已累计服务近77万名市民参与全民健身活动。本次世运会后,我们也将持续做好场馆的开放利用,不断完善篮球、游泳等功能设施,让更多市民朋友在家门口实现“运动自由”。
问:8月14日,东安湖体育中心开赛的无人机运动项目被称为“空中的F1”,请问场馆中心在哪些方面给观众更好的观赛体验,呈现比较震撼的赛事现场?
龙泉驿赛区委员会主任周健:无人机竞速是当前发展最快的一项航空运动,2022年首次进入了世运会大家庭,本届比赛将于8月14日至16日在东安湖体育公园室外田径场举行。届时,将有来自全球21个国家的32名顶尖“飞手”齐聚一堂、同场竞技。
为了给观众带来更好的观赛体验,我们重点做好以下工作:
打造更具特色的赛事场地。赛场总面积1.75万平方米,观众席1000个,赛道总长500—600米,设置了40—50个分散的障碍物,包括单层门、双层门、隧道门、异形门等,同时为充分彰显成都“熊猫之城”的特色,还特别安装了总长超2600米的大熊猫主题造型LED灯光装置。比赛时,参赛无人机最高时速可达到300公里以上,每架都装配了灯带、旗帜等个性化装饰,在夜空中高速飞驰时,极具辨识度和视觉冲击力,将极大提升赛事的观赏性。
营造更加沉浸的观赛体验。坚持新技术新产品和世运会场景“双向奔赴”,现场配置了两块90平方米的大型LED屏幕,清晰捕捉、实时呈现选手操控细节,以无人机的“眼睛”高速穿梭赛道,让观众以“飞手”的第一视角,感受紧张刺激的竞技过程。同时,还在场馆内设置了世运会官方特许商品售卖点,方便观众一站式购买“成都礼物”。
做好更加精细的服务保障。综合考虑赛程和天气情况,经与国际航空联合会商定,无人机运动赛程主要在傍晚及夜间进行。赛区优化完善全天候保障机制,设立了遮阳棚、清凉站、休息处、饮水区等功能区,增配降温喷淋装置、冷风背心和冰凉坐垫,组织志愿者、工作人员、维保人员等各类服务人员600余名,全力保障观众舒适安全观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