邵天帅、邵峥、王琳琳领衔,北昆版《牡丹亭》在成都上演
8月16日、17日,连续两天,来自北方昆曲剧院的艺术家,在成都简阳大剧院为观众献上了颇具北曲风韵的北昆版《牡丹亭》。这是由国家艺术基金资助(彩票公益金资助——中国福利彩票和中国体育彩票)的北昆2025年全国巡演的第二站。
2001年5月18日,拥有600多年历史的昆曲被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首批人类口述和非物质遗产代表作名录。北方昆曲剧院是长江以北、唯一的专业昆曲艺术表演团体,建院已有68载。现任院长、中国戏剧家协会副主席、梅花奖获得者、国家一级演员、著名昆曲表演艺术家杨凤一说,“北昆版的《牡丹亭》是北昆的看家大戏,蕴含着北昆素来秉持的北曲风范、燕赵气韵,在全国昆剧院团中是独具一格的。”
北昆版《牡丹亭》是由已故剧作家时弢在上世纪八十年代改编、北昆四代闺门旦演员一脉传承的经典看家戏。它最大的特色在剧本,曲辞典雅、亮丽,故事唯美、清新,因而有“时牡丹”之誉。似乎早在四十年前,时弢便找到了符合现代审美的叙事技巧和呈现节奏,再通过北昆艺术家们温婉的行腔、细腻的表演,使得北昆时弢版的昆曲《牡丹亭》成为全国八大昆曲院团、多个《牡丹亭》版本中的佼佼者。

昆韵声远,四海频传。这些年,昆曲南北开花、竞相争艳,尤其是北方地区的昆曲氛围也越来越好,昆曲正在成为年轻人热捧的时尚文化,甚至成为体现自身审美与意趣价值的载体。
在剧场,记者发现,年轻观众的数量不在少数。在海报前打卡拍照、坚持听完返场才离席,是他们观演的“规定动作”。有些观众虽然年轻,但却是资深昆曲迷。他们是带着对比欣赏的心态来追北昆版《牡丹亭》的。听惯了南方剧团的表演,很多人更希望聆听北昆与众不同、变化微妙的唱腔,以及在身法步态上的北派风韵。
观众们醉心于舞台上昆曲艺术家们细腻而纯美的表演,感受着举手投足间、昆曲程式背后的美感和寓意,演员们也能感受到台下的观众是“懂我的”,是“懂昆曲的”。北昆副院长、《牡丹亭》女主演之一、国家一级演员邵天帅说:“每次来成都演出,都能感受到成都观众的热情,也非常开心能跟更多的年轻观众一起感受传统戏曲艺术的魅力。”

观众所在之处,就是北昆所到之处。近三年来,北昆版《牡丹亭》已经在全国及海外巡演超过150场,此次在晋城、成都、深圳、苏州、嘉兴、南阳、郑州、石家庄等八个巡演城市再度亮相,是北昆把传统昆曲艺术的唱词之美、至情之美、意境之美最大范围地传播给观众的理念坚守和潜心实践。
男主角柳梦梅的扮演者、国家一级演员邵峥说,“只要热爱生活、热爱美的人,就不会不喜欢《牡丹亭》”。

“不到园林,怎知春色如许……”四个月后,当巡演结束,又会多一批醉心于传统戏曲艺术的观众,会唱这一句《牡丹亭》的经典唱腔吧……

“情不知所起,一往而深……”,《牡丹亭》以“美”贯穿全剧始终,一出戏,也是一场沁润心灵的东方美学盛宴。


川公网安备 51019002008035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