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气温达35°C以上,暂停军训期间户外训练
新学期即将到来
为了确保师生在高温天气中
平安、顺利开学
成都公办中小学、幼儿园的教室
都装上了空调
近期
成都市教育局会同
市卫健委、市气象局、市疾控中心
就秋季学期开学前后
学校常见的传染病、热射病防控
等进行了安排部署
针对近期正在开展军训的高中,成都市教育局要求建立高温预警响应机制,气温达35℃以上,暂停户外训练,调整为基本军事知识或其他可在室内组织的课程;遇红色高温预警,立即停止军训活动。在军训过程中,学校需密切关注气象部门天气信息,根据天气情况合理调整优化训练安排,强化热射病防控,做好学生饮水补给、营养膳食、洗澡休息等服务,加强对学生的关心关爱。
同时,针对开学初期学校体育课及校园户外体育活动,成都市教育局要求,学校需根据天气情况合理安排,避免学生在高温时段进行剧烈活动。开学初期体育教育教学安排以适应性、恢复性锻炼为主,如遇高温天气,各学校可灵活调整教学计划和内容,必须进行的户外体育活动,应选择在阴凉处进行,并适当缩短活动时间,增加休息频次。气温在35°C以上时(含35°C),校园户外体育活动应暂停,可根据情况调整为在温度适宜、通风良好的室内进行。
此外,8月25日至8月31日,各个学校将开展以防蚊灭蚊为重点的爱国卫生专项行动,对校园环境进行综合整治。开学后,学校需做好师生员工日常健康监测、请假缺课监测工作,落实好晨午(晚)检、因病缺勤缺课的病因登记追踪、传染病疫情报告等卫生防病制度。师生员工要做自己健康的第一责任人,如有身体不适,及时就医,不带病上岗、上学。
热射病科普指南请查收
热射病是最危险的中暑类型,如何识别热射病?
高热:体温超过40℃(摸额头或腋下烫得像火炉);
昏迷:意识模糊、抽搐、说胡话,甚至叫不醒;
无汗:皮肤干燥发红,但不出汗(身体散热失灵了!);
注意:近期感冒、腹泻的人更易中招!免疫力低时,别逞强晒太阳。
热射病的现场急救—黄金30分钟!
口诀:脱、泡、擦、呼、降;
脱:立刻移到阴凉处,脱掉多余衣物;
泡:最快降温法!泡在冷水(2-20℃)中,水位没过胸口;没浴桶?用湿毛巾裹身+风扇猛吹;
擦:用冰块或冷水擦脖子、腋下、大腿根(大血管位置);
呼:同时拨打 120,喊大人帮忙;
降:持续测温,目标 30 分钟内体温<39℃;
禁止:喝退烧药、酒精擦身(会加重伤害!)。
哪些情况需要怀疑中暑/热射病?
在高温现场(>32℃)出现以下4种情况,极有可能是发生中暑/热射病的先兆。
烫:自觉身体发烫(从里向外发热);
晃:异常疲倦、行走不稳;
晕:头晕、头痛、意识模糊、痉挛/抽搐;
乱:出现脸白、心慌、气短、恶心、呕吐、腹痛、腹泻、大小便失禁等症状。
如何预防热射病?
躲太阳:高温时段(10:00-16:00)少出门,户外活动选早晨或傍晚。戴帽子、穿浅色宽松衣服,随身带小风扇;
多喝水:别等口渴!每小时喝一杯水(运动时喝含电解质的运动饮料);
警惕信号:感冒、腹泻后1周内避免剧烈运动(免疫力低易中招!)。头晕、恶心时立刻休息,转移到凉快地方;
团队互助:军训或体育课时,小伙伴互相观察,发现异常马上报告老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