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新闻资讯 >正文

首次曝光!成都地铁17号线二期西大街站亮相

来源:成都地铁 2025年09月04日 11:16

近日,成都地铁17号线二期西大街站已全面竣工,目前正积极推进开通前的各项筹备工作。

西大街站以“少城记忆”为主题,将“少城文化”与现代站厅空间融合,在提升通勤效率、优化出行体验的同时为乘客营造出一个“可阅读、能沉浸、有共鸣”的城市文化新空间。今天让我们一起去地铁站里“逛gai”!

文化赋能空间

地铁站内再现“少城记忆”

步入西大街站站厅,目光会第一时间被天花板吸引,“千城皆如围棋局,唯有少城鱼骨肌。”车站以银色铝板勾勒鱼骨般的形状再现了少城特有的“鱼骨状”街巷脉络,灯光从小孔中透出像晨光穿过古老街巷。

图片

17号线二期西大街站

视线向远处延伸,金属格栅与灯带纵向排布,勾勒出一条深邃而富有韵律的文化长廊。

图片

17号线二期西大街站

成都轨道建设公司工作人员夏小亮介绍:“我们希望乘客从踏入车站那一刻,就能感受到时空的交织与流转。”

转角处弧形的设计灵感也源于老巷子的拐角,这些设计的语言把少城的记忆“嵌”进车站的每一个细节里。

图片

车站内转角弧形设计

车站使用的铝板不仅能塑造视觉意象还具备吸音降噪、优化通风等功能,实现了文化表达与实用性能的有机统一。

导向全面升级

从“抬头看”到“一眼见”

走进西大街站车站会立刻发现这里的导向标识“不一样”了,它们不再垂吊在天花板上,而是“贴”在墙面,或“站”在设备上。

夏小亮介绍:“我们把导向标识‘从天上挪到地上’,是为了减少各类垂吊线的视觉干扰,让大家一眼看清、轻松寻路。”

“站”在地面上的导向标识

标识的高度和位置也经过细致考量,设计团队前期反复模拟推演了乘客进出站、换乘、购票等行为路径精准布设每一块导向标识。

所有导向标识统一设置在距地面2.5米的高度,最大间隔不超过25米,在电梯口、卫生间通道等关键分流位置标识会布置得更为密集,确保它们始终处于乘客的最佳视线范围内。

挂在墙上的导向标识

夏小亮补充:“导向设计是一个‘动态优化’的过程,车站开通后,还会持续跟踪客流动线,根据实际使用情况不断调整优化,让寻路更加轻松便捷。”

攻坚与守护

老城区中的精细施工

建设这样一座位于老城核心区的车站并非易事,西大街站周边建筑密集,学校、医院、居民区林立,地下管线错综复杂,施工难度极高。

西大街站主体结构施工(资料图片)

现场负责人白宁指着车站顶部介绍:“管线迁改不仅要‘迁’和‘改’,还要‘固’和‘护’,就在距离车站顶板仅约两米的位置,纵贯着一根110千伏高压电缆,它承担着周边数万户居民的用电,施工中容不得半点疏忽。”

面对这一严峻挑战,项目团队经过多轮严谨论证,最终选用高强度U型槽与定制铁箱对高压电缆进行全程包裹加固。

对纵贯车站的110千伏高压电缆进行保护(资料图片)

西大街站不仅用金属和光影重现少城肌理,也用智慧和关怀回应着现代城市需求,车站共设置8个出入口,多数与公交实现无缝接驳,站内还配备无障碍电梯、开放式票亭、母婴室、儿童洗手台等便民设施,让每一位乘客的出行更高效、更舒适、更从容。

17号线二期工程示意图,仅供参考

成都轨道交通17号线二期工程西起机投桥站(不含)东至高洪站,横跨武侯、青羊、金牛、成华等多个中心城区,线路建成后将进一步完善。让我们一起期待新线开通后的便捷生活吧!

26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