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新闻资讯 >正文

成都将再添智能制造产业总部基地!城市新区多领域项目建设“加速度”

来源:成都发展改革 2025年09月10日 14:23

连日来,城市新区多个项目建设频传新进展,为区域产业高质量发展注入新动能。产业端上,重点研发测试基地、智能制造产业总部基地建设稳步推进;城市配套上,邻里中心等项目陆续落地投用,持续提升人才与居民生活便捷度。

总部基地破土动工

助力打造智能制造产业集群

近日,上海运科西南总部及研发生产基地在成都东部新区简州新城破土动工。项目将规划汽车铝制零部件、低空经济以及智慧设备三大模块的产业路线,助力新区加速打造智能制造产业集群。

该项目位于简州新城领新路北侧,计划总投资3亿元,将建设3栋现代化厂房及其配套设施,其中包括2条无人机生产线、2条储能及动力电池生产线以及1条智慧设备生产线。

图片  

 ▲上海运科西南总部及研发生产基地项目效果图

“项目将以汽车天窗导轨为核心,同步重点推进无人机产业、低空运营服务、基础设施与配套保障、技术研发与制造,并着力推广最先进的智慧机器人在汽车、服务业等多个领域的应用,涵盖研发与制造环节。”该项目相关负责人介绍道。

该项目预计2026年2月完成建设。项目建成投产后,预计可实现年产值5亿元,到2030年累计产值有望突破18亿元。

年测芯片200亿颗

这一项目有望成为“亚洲最大”

在成都高新西区,成都芯源系统有限公司四期生产大楼新建项目正在进行二次结构和装饰装修施工,现场一派热火朝天的繁忙景象。

该项目是成都芯源系统有限公司在成都高新区投资建设的第四期项目,将建设集测试中心、研发基地、办公用房及附属配套设施为一体的全球研发及测试基地,预计2026年内完成建设,目前项目主体结构已全面封顶。

图片  

成都芯源系统有限公司四期生产大楼新建项目

项目管理团队相关负责人介绍,自开工以来,项目团队建立管控体系,实行全过程监督,确保每个环节都符合标准,平稳推进各节点目标的完成。

项目建成投产后,预计可实现年测试电源管理芯片200亿颗,有望成为亚洲最大的模拟和混合信号集成电路研发应用中心。

配套项目即将投运

周边人才及居民生活更加便捷

近日,成都天府国际生物城一批配套项目传来新进展,包括邻里中心、社区综合体、学校等项目,建成后将进一步便捷周边人才及居民的生活。

产业邻里中心B地块

建设进展:已竣工,等待投运。

图片  

项目实景图

产业邻里中心B地块项目位于凤凰路与岐黄二路交界处,紧邻条条河湿地公园和四川省妇幼保健院生物城院区。项目规划有1栋品质商务酒店、2栋高层办公楼及1.5万平方米配套商业。

松柏综合体

建设进展:项目目前处于总平施工阶段,预计于2026年初完工。

图片  

项目效果图

项目作为生物城起步区的重要民生工程,将为周边居民提供便捷的日常生活服务,营造良好的市场与文化活动氛围。

四川师范大学附属生物城学校

建设进展:项目一期已完工并投用。

图片  

项目效果图

学校由成都天府国际生物城管委会与四川师范大学合作办学,占地83亩,建筑面积6.5万平方米,可提供1500个初中学位,是一所融合传统与现代、科技与生态的高品质校园。9月1日,该校正式迎来首批初中学生。

生物城未来学校

建设进展:正在推进学校建设筹备工作。

图片  

项目效果图

生物城未来学校是成都七中领办的全市唯一一所十二年一贯制未来学校,学校汇聚“名校长+学科骨干”硬核师资队伍,将着力打造集聚成都七中文化传承、适应未来人才培养和教育试点改革发展的“新七中”。生物城未来学校占地约300亩,总建筑面积约20万平方米。最大设计办学规模108班(小、初、高各36班)。

低空人才培训中心9月投用

无人机“驾校”落地东部新区

近日,成都东部新区低空人才培训中心项目完成设备调试安装,预计9月投用。成都东部新区低空人才培训中心项目位于新区城市核心区的新经济智慧产业园,由成都东部新区和中国民用航空飞行学院共同建设,总投资约5000万元。

项目主要建设由中国民航局认证的民用无人机操控员执照考点,涵盖无人机执照培训、低空文旅消费、无人系统测试验证等多元业态,将依托中飞院教育、科研资源,以世博园、三岔湖及周边配套为载体,在成都东部新区打造集低空经济人才培养、全空间无人系统应用、低空文旅消费与航空产业展示于一体的低空人才综合培训示范基地和中国民航科普教育示范基地。

图片  

“项目分三期建设,即将投用的首期主要建设航空科普研学基地、无人机操控员执照培训基地、试验试飞基地、低空经济干部培训基地等,满足低空经济产业对高素质人才的迫切需求。”该项目相关负责人介绍。

自今年4月中心挂牌以来,中飞院已举办2期民航无人机师资综合能力培训和1期无人机操控员执照培训,共计培训200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