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新闻资讯 >正文

开通在即!成都地铁17号线二期正式亮相

来源:看度新闻 2025年09月12日 13:03

9月12日上午,成都轨道交通17号线二期正式亮相。17号线二期到底长啥样?最快时速能达到多少?一起来看。

“闹市快线”

横穿武侯、金牛、青羊、成华等中心城区    

17号线二期省骨科医院站外,建筑林立、车流如织。17号线二期横穿武侯、金牛、青羊、成华等中心城区,最高运行时速可达140公里,是名副其实的“闹市快线”。

图片

17号线二期列车

成都地铁运营公司刘沁介绍:“这条线路开通后,将与17号线一期贯通运营,通过与7号线等多条线路换乘,高效串联成都东站等城市交通枢纽,大幅提升市民出行效率。”

车站不仅是交通节点,更是城市文化的延伸与表达。17号线二期途径二仙桥、少城、建设路等富含“成都记忆”的区域,因此车站在设计上也与沿线文化相呼应,运用了大量承载成都记忆的历史建筑元素,以黑、白、灰、棕等色调体现儒雅大气的城市底蕴。

成都轨道建设公司刘文喜介绍:“我们希望这些设计,变作市民乘客通勤漫游中有温度、可触碰的‘城市片段’。”

图片

17号线二期省骨科医院站

图片

17号线二期踏水桥站

此外,17号线二期的导向标识不再悬挂于天花板,而是巧妙地“贴”在墙面或“站”在设备上,视觉体验更加整洁清晰。

图片

挂在墙上的导向标识

“我们系统优化了导向标识的布局和信息,把标识‘从天上挪到地上’,是为了减少各类垂吊线的视觉干扰。”刘沁介绍,“新增的电子门匾显示屏和多媒体站台屏,还能实时推送车站导引、末班车等信息,帮助乘客高效出行。”试乘乘客张建说:“这些导向标识真的很贴心,从进站到乘车,一路都能快速、清楚地找到方向。”       

人性化的设计也体现在车站各处细节中。车站全线都配备了高低位开放式客服中心和一体化自助服务终端,部分卫生间特别设置了儿童洗手池和儿童马桶,母婴室内也配备了婴儿护理台和独立的哺乳室,充分满足不同乘客的出行需求,构建全龄友好出行生态。

疾驰无声

列车运行平稳“如履平地”  

速度与舒适并存,是现代城市轨道交通的硬核追求。“这列新车延续了17号线一期‘高颜值+硬实力’的风格,最高时速可达140公里,”成都地铁运营公司陈强介绍,“但‘快’可不是它唯一的优点。”

踏上列车,便能感受到车厢的宽敞和舒适。17号线二期采用8节编组A型车,是目前地铁中使用的载客量最大的列车编组。车厢内还有许多人性化的设计细节,拉手环依据人体工学优化设计,握持舒适;隐藏式氛围灯采用流线型罩板,光线柔和均匀。

图片

隐藏式氛围灯

列车启动后,加速平稳而迅速。“这辆车又快又稳!”,这是试乘者们的共同感受。

17号线二期的列车为何如此平稳?“这得益于车辆搭载的行业领先的电制动到零技术,它能够让停车更加平稳。”陈强说。

此外,新车还通过增设设备减振措施、给车门加“缓冲垫”、升级了隔音降噪材料,有效降低运行噪声。“即使在高速行驶阶段,车厢内仍能保持舒适的环境。”陈强补充。

精细施工

穿越城市中心

列车速度越快、车厢越大,行驶所需的轨行区也就越宽,因此17号线二期在建设过程中必须使用直径达8.6米的大型盾构机。然而,17号线二期线路90%以上区域都在主城区,沿线建构筑物密布、地下管线复杂,还与既有线路多次交叉,施工条件极其有限。

图片

西大街站主体结构施工(资料图片)

这条“闹市快线”如何顺利建成?

“在这样的施工条件下使用大直径盾构机施工,需要极高的精度控制,才能最大限度降低对周边环境的影响、保障施工安全。”刘文喜解释,“为此我们采用了多项创新技术,为高精度施工保驾护航。”

在盾构过程中,建设者引入了盾构钢套筒始发技术和盾构砼箱体接收技术。这些技术使盾构机在始发和接收时都更加稳定、精准。

图片

盾构钢套筒始发技术

此外,在红星桥站35.8米超深基坑开挖过程中,首次应用了自动化钢支撑伺服系统,即通过在基坑支撑钢架上布设110个调控点,实时监测和自动调整基坑的受力情况,保障安全稳定。

图片红星桥站施工中(资料图片)

在闹市中施工,保障交通通行是另一个挑战。刘文喜介绍:“我们采用‘分段施工、及时恢复’的方法,最大限度减少对交通的影响。”在建设过程中,17号线二期工程对围挡进行了700余次动态调整,仅西大街一个站的围挡调整就高达100余次。2025年,项目已累计退围近10万平方米。

图片

西大街站退围后

“这条线路的开通,将大幅提升中心城区市民的出行效率。”刘沁说:“特别是对于需要跨区通勤的市民来说,这条线路将为他们节省大量时间。”

线路还途径杜甫草堂、青羊宫、成都自然博物馆、建设巷、金沙博物馆等多个文旅景点,以及多个商业综合体,将为市民文化休闲和购物娱乐提供更多便利。

资料来源:成都地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