够潮够city!成都地铁双线上新,这些站点拍照很出片
昨天,成都地铁17号线二期、10号线三期(武侯祠站-太平园站)开通初期运营。作为贯穿中心城区的交通新动脉,这两条“城市风景线”串联起丰富的文商旅体资源,更因沿线多个高颜值地铁站成为热门打卡点,吸引众多市民与游客前往拍照留念。
来,收好这份「地铁颜值打卡指南」,乘上新开通的地铁线路,拍一组氛围感美照,一路打卡沿途景点,开启一场说走就走的城市微旅行吧!
17号线二期:文艺青年的宝藏路线
📸二仙桥站:红砖仓韵,文艺出片首选
“去二仙桥,走成华大道”——这句经典梗的源头就在这里!该站以“工业记忆”为主题,走进车站内,可以看到旧厂房天窗轮廓的完美复刻,也可以看到清水混凝土粗砺肌理与漫反射铝板柔和光泽的碰撞,还可以看到位于通道顶部,从厂房圆形灯具上提取的时代烙印。

图据成都地铁
侧跨的铁锈红色金属丝网,既满足透空率要求,又暗合红砖厂房的斑驳质感,完美复刻成都东郊老工业氛围。

图据成都地铁
出站步行可达完美文创公园(红仓)、东八区影视文创园等工业遗址改造空间。红砖厂房、艺术雕塑、潮流标语,随手一拍都是大片感。
📸机车厂站:铁道情怀,讲述城市故事
机车厂站内艺术墙以机车发展史为线索,融合齿轮、铁轨等元素,仿佛一座微缩工业博览馆,质感十足。走进机车厂站,人们无疑会为它前卫、大胆的设计风格所惊叹。整个车站内宽敞、大气,两边墙面装饰的弧形线条灯带,让人宛如穿行于时空隧道中。

图据小红书用户Helicopter_
位于B口附近的星空顶设计,让安检进站的人恍若即将登上飞船,穿行太空、时空隧道中。其中,在站厅采用椭圆形太空银色铝板与条形灯带组合,如高铁车头划破空气的流线;深蓝色穿孔铝板上,LED可变色点状灯如银河繁星,条状灯带似行星轨道,营造出“铁轨连星河”的梦幻氛围。

图据小红书用户Helicopter_
机车厂站不远处就是中车·源stage,老厂房、铁道步道、空中观光走廊,工业风与现代感并存,摄影爱好者天堂。
📸西大街站:少城文化的完美呈现
西大街站深植于成都“少城”内,这片“城中城”,以“鱼骨状”街巷格局延续三百年,留下“千城皆如围棋局,唯有少城鱼骨肌”的独特印记。

图据成都地铁
步入西大街站站厅,目光会第一时间被天花板吸引。车站以银色铝板勾勒鱼骨般的形状,再现了少城特有的“鱼骨状”街巷脉络。灯光从小孔中透出,像晨光穿过古老街巷。此外,LED灯带具备日常与节庆双模式,春节的暖红、中秋的澄黄,让车站成为承载集体记忆的“城市客厅”。

图据成都地铁
出站即可深入充满烟火气的抚琴片区,打卡“抚琴第一烤”等老店,并在宝藏街巷中探索独立咖啡馆与墙绘,在绿道漫步,感受成都慢生活。
10号线三期:穿越历史的文化之旅
📸武侯祠站-太平园站:炫酷无柱展厅设计,出站即揽三国风云
武侯祠站主打”炫酷”,大胆采用无柱折板拱中庭式特色站型,站厅层中部净高近10m,形成开阔的中庭空间,让人心情都跟着舒畅起来,就像藏于地下的“城市艺术客厅”。

图据小红书用户鲜尔摩尔
出站步行即可直达武侯祠博物馆,红墙竹影、君臣合祀,领略蜀汉文化厚重底蕴。隔壁锦里古街更是热闹非凡,糖画、面人、川剧变脸,一站式体验非遗魅力。

图据文旅成都
高升桥站与武侯祠站相邻,通过对既有线路“天花羽扇”装修风格进行重构,以柔美曲线与刚劲直线相融合,用更为抽象的艺术语言,保留三国文化的精髓,营造出轻盈灵动的空间体验,诠释中国气派、巴蜀风采与成都魅力。

图据川观新闻
📸儒林路站:书院雅韵,静谧光影空间
儒林路站内暖光吊灯、水墨艺术墙,宁静典雅的文化氛围拉满。乘坐10号线地铁从儒林路站B口出来,步行1.2km,或骑行7分钟的共享单车就能到达川西道教圣地。这里不仅是道教信徒的祈福之地,更以“忠孝文化”名扬巴蜀。

观内大忠至孝亭巍峨古朴,二十四忠孝石刻栩栩如生。紧邻纯阳观的黄鹤楼,则是清代重建的仿古楼阁,沉浸式感受儒道文化与建筑美学的交融,文化控和摄影党千万别错过!
这个秋天,不妨坐上成都地铁17号线和10号线,用一场“轨交+旅行”的全新方式,解锁这座城市的文化厚度、生活温度与潮流态度。开通首周,赶紧约上朋友,来一场说走就走的城市微旅行吧!
资料来源:文旅成都、成都地铁


川公网安备 51019002008035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