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新闻资讯 >正文

时评|九一八事变爆发94周年 不能忘 不会忘

来源:看度新闻 2025年09月18日 15:58

1928年,河南一个普通的农家,一个婴儿才刚来到人世五天,年轻的父亲马尚德就要走了。革命形势严峻,他必须远行,临走前,他给孩子起了个小名,叫“躲儿”。奶奶问,是花朵的朵吗?他说是躲藏的躲,咱村住不了,得躲到姥姥家去。那是马尚德作为父亲,留给孩子唯一的东西,一个名字,还是一个叫人心疼的名字。他亲了下孩子的小脸,转身走入黑暗中,这一别,就是永别。他更不会想到,未来,他将有一个名字响彻东北大地,让日寇闻风丧胆,杨靖宇。

到了东北,马尚德化名“张贯一”。1929年,他被日军逮捕。鬼子用尽酷刑,把他打得遍体鳞伤,又扔进齐腰深的脏水牢里。伤口感染、腐烂,高烧不退,还得了痢疾,但这个人,硬得像钢铁一般。鬼子什么也没问出来。一个参与审讯的日本战犯,二十多年后在战犯管理所里回忆说,这个三十岁左右的大高个子,意志非常坚强,我们残暴地殴打他,他就是不谈组织。最终,敌人只能以“嫌疑罪”判了他一年半。出狱时,正是1931年,“九一八”的炮声震碎山河。他找到组织,只说了句,我要抗日。从此,他有了那个最终的名字杨靖宇。

杨靖宇去了南满,带着游击队,在白山黑水间,跟鬼子死磕。这一磕,就是九年。1940年,正月十六,吉林濛江的三道崴子,零下四十度。杨靖宇已经孤身一人,他身边的战友全牺牲了。他双脚严重冻伤,而且已经断粮五天。一个上山打柴的村民碰见了他,劝他,投降吧,投降了就能活命。杨靖宇沉默了一会儿,轻声说,老乡,中国人都投降了,还有中国吗?那个村民走后,向日伪告了密。最后的包围圈彻底锁紧。最后的时刻,日本人还想劝降他。一个叛徒喊话,杨司令,投降吧,归顺了就能富贵!杨靖宇回答,无须多说,开枪吧!他销毁了身上所有的文件,打光了最后一颗子弹。下午四点三十分,叛徒的机枪响了。杨靖宇身中数弹,倒在雪地上,35岁的生命,定格于此。

日本人无法理解,在零下四十度的严寒里,断粮五天,杨靖宇是怎么坚持下来的?他们剖开了他的胃,里面没有一粒粮食,只有尚未消化的草根、树皮,和一团团扎眼的棉絮。他,是活活饿死的。94年过去了,他给女儿起名“躲儿”,是希望下一代能活下去,躲过战乱,躲过苦难。而杨靖宇和无数像他一样的人,选择了一条最艰难的路,他们挺身而出,没有躲,没有藏,用自己的死,换来了现在我们的生。94年后的今天,请记住杨靖宇,请记住他,记住他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