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新闻资讯 >正文

时评|“硬核”军训何以成为成长必修课?

来源:看度新闻 2025年09月23日 18:12

淬火青春,砺刃成锋。硬核军训请检阅的背后,藏着青年之愿的答案,家国之责的担当。

九三阅兵的“后劲儿”还没过,随着开学季到来,近日新一轮军训又强势“刷屏”。新疆塔里木大学8400余名军训新生分批3小时沙漠徒步拉练12公里;甘肃兰州大学的军训,操场变“战场”,装甲车、迫击炮、火箭筒,新生们沉浸式体验 “战场实景”;广西钦州一中学军训,新生会操突遇暴雨全校师生无人退缩……

从中学到大学,从实战化演练到重型装备亮相,“硬核”军训不仅赢得了全国网友的集体点赞,更引发了关于国防教育的深度思考。新生军训逐渐硬核化的现象背后,藏着三重时代深意。

wechat_2025-09-23_160713_558.png新生们在塔克拉玛干沙漠中徒步拉练 (图据塔里木大学)

从“老三样”到“实战化”,国力之基是底气。

过去,新生军训内容多以“站军姿、走正步、整内务”的“老三样”为主,目的在于塑造新生的纪律性,形式意义大于实战内涵,国防教育的深度和广度都受限于资源供给的不足。如今,拥有世界一流的军事装备、成熟训练体系和高度现代化国防理念的中国,更有能力、有底气将最宝贵的国防资源,用于培养中国青年的国防素养。

因此,退役的装甲车可以开进校园用于“步坦协同”教学;先进的战术模拟系统和野战医疗器材能够配发到学生手中;在安全可控的情况下,学生甚至能体验到接近真实战场的对抗演习。强大的国防实力为军训变革提供了坚实支撑,在今年走红的“硬核”军训中,哈尔滨工业大学(深圳)的新生前往国防教育训练基地进行了军训实弹射击训练,甘肃兰州大学的军训,装甲车、迫击炮、火箭筒一一列阵,操场秒变“战场”。当“硬核”军训成为成长的必修课,国力之基带给青春淬炼无限的底气。

兰州.png(图据兰州大学)

从“塑形”到“铸魂”,理念之变是助力。

如果说国力是硬核军训的“硬件”基础,那么国防教育思维的转变则是其“软件”核心。2019年,教育部、中央军委国防动员部联合印发《普通高等学校军事课教学大纲》,其中指出,“通过军事课教学,让学生了解掌握军事基础知识和基本军事技能,增强国防观念、国家安全意识和忧患危机意识,弘扬爱国主义精神、传承红色基因、提高学生综合国防素质”。新时代的国防教育,目标已超越培养服从纪律的“兵”,更着眼于塑造懂国防、有技能的“民”。

如今的军训科目,每一项都指向“实用”与“铸魂”:塔里木大学组织沙漠拉练,旨在让学生“重走‘沙海老兵’路,在实践中传承红色血脉”。兰州大学的模拟战场实景训练,则让学生在学习军事技能的同时,也掌握了如野外取火等实用知识。兰州信息科技学院校长助理苏存兴表示,这种体验式教学旨在让学生深刻理解“韧性、信任、担当”。有新生感慨:“当我们抱着那根沉重的圆木一起喊口号做深蹲时,我感觉到我们是一个整体,谁也不能掉队。” “爬出泥潭的那一刻,我觉得以后遇到什么难题都不怕了。”如今,军训的“硬核”转向,背后是我国的国防教育理念从“形”到“实”的改变,也是军训从短期仪式到长期素养的进化。十几天的军训,不再只是学生时代的短暂篇章,而是能够塑造青少年人格的长期烙印。

wechat_2025-09-23_162924_535.png

新生们举着150斤重的圆木,在泥泞中托举前行。 (图据兰州信息科技学院)

从“被动接受”到“主动淬火”,青年之愿是答案。

在军训的诸多“实战”科目中,有一些内容属于“非必选”,但不少学生“没苦硬吃”,主动加训。比如,广西钦州一中学军训突降暴雨,学生雨中完成会操,校方多次询问是否取消,学生集体回应“不要”;湖南一高校男生自愿挑战体能训练,在池塘里抱着圆木做蹲起,网友看到后不禁夸赞:“场面堪比特种兵选拔。”在社交媒体上,学生们晒出满身泥泞的照片,炫耀手上的老茧,言语中充满自豪。

这份 “主动上强度” 的背后,是当代青年的清醒认知与精神追求。成长于国家蓬勃发展的“崛起年代”,新一代青年不仅拥有强大的民族自信心和自豪感,也同时有着对个人与国家命运紧密相连的清醒认知。在充满不确定性的国际环境中,他们充分了解“国不可一日无防”的含义与重量。硬核军训的挑战性,让证明自我、锤炼自我的精神需求得到满足;与先辈穿越时空并肩,让从小在课本中积累的爱国情感有了回响;真枪实弹的场景,让与国家共同成长的目标有了实感。

640.gif硝烟起,身影疾。新生战术对抗实战。(图据昆明理工大学)

“在实践中感悟家国责任,在挑战中超越自我。”这一句看似宏大的话语,却道出了学生们主动选择“硬核军训”的意义所在。从“形式化”走向 “实战化”的军训,它既是连接个人成长与家国命运的纽带,更是每一个中国青年的成长必修课。

淬火青春,砺刃成锋。当下,更优渥的成长环境,更完善的教育理念,更硬核的家国情怀军训必修课,一定能造就了更具活力、更加坚韧的一代。

2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