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新闻资讯 >正文

明星八卦为何频上热搜

来源:天府新视界 2025年09月23日 19:02

据网信中国消息,近日,针对微博平台、快手平台未落实信息内容管理主体责任,在热搜榜单主榜高位、扎堆呈现大量炒作明星个人动态和琐事类词条等不良信息内容、破坏网络生态、存在泛娱乐化倾向问题,国家网信办指导北京市网信办,依据《网络信息内容生态治理规定》等有关规定,对微博平台、快手平台采取约谈、责令限期改正、警告、从严处理责任人等处置处罚措施。前不久,小红书平台也因为类似的原因被依法查处。

“炒作明星个人动态和琐事类词条”,多家社交平台栽在同一件事上,这绝非巧合。一段时间以来,这几家平台上,明星八卦一再疯狂刷屏、“鸡毛蒜皮”每每激起巨浪,对此,公众身心俱疲、诟病久矣。网信部门此番果断出手,正是直面社媒平台共性问题、突出乱象,以雷霆手段,传递明确信息、强力净化网络生态。

图片

一样的罚单,背后是一样的问题。一样的药方,根子是一样的病灶。一些社交平台,到底怎么了?

平庸的趋同、逆向的示范,弄不好就会把行业带入迷途。社交平台,原本各有各的调性,有的主打资讯交互,有些主推“老铁文化”,还有的则是“精致生活”的调调。很长时间以来,不同平台各具特色,维持了相当的区分度。而不知从何时起,不同平台在运营手法上,出现了明显的合流趋势,其中最明显的操作,就是“炒作琐碎”。明星隐私、社会碎片、奇闻轶事等等,每每被顶上热搜高位。撩人情绪、催化对立,某些平台通过挑拨用户吵来吵去,维持着自身的强劲日活。

杂芜的议程、偏差的立场,悄然扭曲着公共舆论场。众所周知,社交平台是民间舆论场的重要组成部分。换而言之,社交平台的议程设定、思考方式、价值立场,都可能深度左右民间舆论场的走向。然而很遗憾,某些平台显然没有用好自身巨大的影响力,其利用热搜虹吸了公众稀缺而宝贵的注意力,却在很多时候,或有意或无意地将之导向了那些细枝末节、“易燃易爆”的地方。在无足轻重的事情上天量推流、在难有公论的话题上煽风点火,戾气与撕裂,如影随形。

变形的“镜像”、标签式思维,持续蚕食着认知理性。社交平台,理应是真实世界的投射。世界是什么样子,社交平台就是什么样子。而近年来,许多网友都有一个共同的感受:社交平台没有以前友好、好玩了,甚至“癫成了我们不认识的样子”。一些社交平台,不再充分展现世界的整体、多元与包容,而是在鸡零狗碎、家长里短的“琐碎大合集”里,在各种幼稚、偏激、狭隘的“话题标签”里,越发令人愤怒、令人窒息。越刷越焦虑,“社媒”几成一些人不可承受之重。

图片

社交平台的发展历史,并不算太长。其中有些问题,是长期的、内生性的,比如说“不实信息”“网暴风险”等等。而还有些问题,则属于阶段性、结构性的。最近,被重点提及的“炒作明星个人动态和琐事类词条”,更接近于后一种——其并不是某种生态系统的先天不足,而是平台方局部价值不清、管理不当的“责任事故”。

重数量不重质量,为变现饮鸩止渴。社交平台有其自身的复杂性,因为其“信息终端”“舆论市场”之功能,所以天然有公共色彩,但就股权结构、公司性质而言,“商业诉求”无疑是其最核心的诉求。需要厘清的是,这两者是可以调和与兼顾的。只是,如果太过急功近利,那就避不开歪路、歧路。部分互联网大厂,习惯了将“运营”目标层层分解,与绩效机械挂钩,却没有必要的价值系统为之匡正,自然后患无穷。

为出圈而出格,“茶杯里的风暴”层层传导。平台爱推“明星八卦”“琐事口角”,热搜里那些“范文”高悬,这在无形间构成一种诱人的流量悬赏与小作文众筹。于是乎,上行下效,不少博主、机构账号也就有样学样、投其所好。这个迎合平台口味的过程,也是一个强化平台风格的过程。双方之间彼此强化、相互加速,平台在这条路上,也就根本停不下来了。试问,社媒平台的“进化论”,上演了怎样的“适者生存”?蓦然回首,当真让人唏嘘不已。

图片

社媒是门大生意,大生意更要踩准大方向。我们理解,时至今日,社交平台普遍面临着更为迫切的盈利压力,相应地,对于用户基数、活跃度和产品黏性,也就有了更大的野心,这是其“商业价值”的定价之锚。

但,逐利与运营,绝不该以牺牲平台调性为代价,决不能自我矮化、自甘黑化。切实维护清朗网络空间,大平台要有大担当。真正履行好主体责任和社会责任,社交平台才能各美其美,才能重新赢回用户的喜爱、市场的尊重,也才能真正兑现最大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