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新闻资讯 >正文

时评|企业“家长管理”VS员工“契约精神” 一场硬碰硬的“双输”博弈

来源:看度新闻 2025年09月28日 16:24

刚刚过去的这个周六不消停,深圳有家公司因台风放假后,想让员工在9月27日周六补一天班赶货,员工不乐意,反手一个举报。劳动局介入要求公司“依法”休息,公司“遵命”取消补班,但转头就砍掉了公司员工远超法定的14天年假及其他假期福利。您怎么看这件事?欢迎大家一起探讨。

对这个事有种啥感觉呢?过去企业“家长式管理”思维,与新生代员工日益觉醒的“契约精神”和“权力意识”之间来了一次硬碰硬,不仅是这家公司的内部矛盾了,也是当下社会劳资关系转型阵痛的一个缩影,这已不是一个周六的得失问题了。

咱来看看双方的“脑回路”。公司方的逻辑是啥?过去公司提供的14天年假,远超国家法定标准。根据《职工带薪年休假条例》,职工累计工作满1年不满10年的,法定年休假仅为5天 。根据公开的企业注册信息,这家公司成立才一两年。这意味着,到事件发生的2025年9月,公司成立不到两年,大多数员工的法定年假可能最多也只有5天,那多出来的9天,在公司管理者眼中,也许是给员工的“人情”。基于此,公司的潜台词或许是,都给了这么多“恩惠”14天年假了,现在公司有困难仓库爆仓,让你周六来帮个忙,你作为“家人”,难道不该讲点“情分”回报一下吗?

在这种思维模式下,员工的举报行为就不是一次简单的依法维权,是对“善意”权威的挑战,所以,当举报发生、劳动局介入后,公司反手操作了一下。你既然不跟我讲“情分”,非要一板一眼地算“法律”账,那好,我们就把账算个清清楚楚。法律没规定台风后必须补班,OK,不补了,但法律也没规定公司必须给你14天年假,那对不起,所有超出法定标准的东西,一笔勾销。

这看似“合法合规”的调整,啥感觉呢?有种“家长”在被“孩子”顶撞后,板着脸收回了“糖果”。而举报的员工的逻辑是,我是“打工人”,无论之前公司14天的年假是法定还是公司和员工的约定,那是一码事,而因台风停工并非员工个人原因,法律也并未明确规定要安排补班,这是另一码事。因此,公司要求休息日周六补班,就是侵占员工的法定休息日。

在这种逻辑下,诉诸劳动局是维护自身合法权益,与“不厚道”“情分”无关,是基本权利。当这俩逻辑硬刚时,矛盾就不可避免。公司眼里的“家族式善良”,在员工眼里可能只是“画饼充饥”,员工眼里的“依法维权”,在公司眼里则成了“忘恩负义”。

目前看来,这是一场“双输”的博弈。员工失去了实实在在的福利,公司被指比较情绪化。这事您怎么看,欢迎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