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八电视剧CVB收视史冠军!成都台联合出品《灼灼韶华》战报出炉
据CVB中国视听大数据收视统计,央视八套黄金时段,由成都市广播电视台联合出品的电视剧《灼灼韶华》自9月11日登陆CCTV-8以来,平均收视率超过2.6%,稳稳超过《狂飙》暂列央八电视剧历史冠军!
同时,据央视索福瑞CSM全媒体数据(NewTAM)显示,截至9月24日,其全媒体触达49.37亿人次,视听总时长6.07亿小时,按每集45分钟算,够把褚韶华打拼的片段来回播近22万遍。这热度,在年代剧里绝对算“尖子生”。
这部讲述清末药商女性成长历程的年代传奇剧,从开播初期的口碑积累到如今全民追更,成功打破了“年代剧小众”的市场偏见。观众为褚韶华“干实事”的名场面热血沸腾,更被剧集传递的“靠真本事立足”的精神内核深深打动。
正如成都市广播电视台金牌编剧苏晓苑所说,她在创作《灼灼韶华》剧本时,想要向观众传递的正是这种美好和真诚的东西。“我觉得人永远不要被现实环境所束缚,不要被你既定的命运所束缚,我觉得幸福是靠奋斗获得的。”
深耕产业:影视精品佳作持续涌现
近年来,成都市广播电视台积极布局进军影视赛道,影视出品佳片频出。电视剧《走向大西南》在中央广播电视总台一套黄金时段播出,以1.36%位居第34周黄金时段电视剧收视率周榜排名第一;爆款影视剧《故乡,别来无恙》入围第34届“飞天奖”优秀电视剧提名;高口碑职场剧《做自己的光》优酷热播;电影《孤军》获第22届俄罗斯Y.N.奥泽罗夫国际军事电影节金剑奖。
借力第37届大众电影百花奖在成都举办的品牌效应,成都广电全面开启与长影集团、陕西西影、曲江影视等影视企业的战略合作,推动设立新芒基金,赋能成都影视高质量发展。此外,有着百年历史的新明电影院焕新归来,投资3.2亿的星桥光影中心项目正式开工,“东八区”影视文创园打造独特影视文创产业新空间,形成文商旅体新地标。成都台“影视院线、影视园区、影视投资”三驾马车全速飞奔。
政策筑基:真金白银培育影视沃土
此次《灼灼韶华》耀眼的收视成绩背后,还充分体现了四川及成都影视产业政策的强力支撑。
四川省在推动文艺创作方面确实下了大力气,特别是通过《四川省重大文艺项目扶持和精品奖励办法》等一系列政策,用“真金白银”来激励精品产出,年度预算规模3亿元。今年,成都制定出台了《成都市促进影视产业发展的若干政策》,提出17条政策举措,覆盖剧本创作、拍摄制作、发行放映等全产业链关键环节。该政策对精品项目的扶持最高超过2100万元,对优秀作品的奖励最高达1000万元,如此力度的投入为类似《灼灼韶华》这样的优质项目提供了生长所必需的阳光雨露。
政策精准聚焦影视科技创新、园区建设、影视IP转化等环节,形成了一条完整的产业支持链条。从创作源头到市场终端,这套组合拳为四川影视产业的蓬勃发展提供了硬核支撑。
人才积淀:“影视川军”崛起之势
《灼灼韶华》从立项伊始就烙印着鲜明的“四川基因”。该剧汇聚了一批优秀的四川籍主创人才,形成了强大的创作合力。
被誉为四川编剧界“五朵金花”之一的成都市广播电视台金牌编剧苏晓苑担任编剧,该剧导演余丁也同样来自四川,演员阵容中更是不乏川籍身影,唐曾、宣言、车永莉等多位主演均出自四川。
成都籍著名歌手张靓颖倾情演唱主题曲《野心家》,更为剧集增添了艺术感染力。这种全方位的人才参与,彰显了“影视川军”的整体实力。
从编剧、导演到演员、音乐制作,川籍影视人才正在全国范围内形成品牌效应,这并非偶然现象,而是四川长期培育影视人才生态的必然结果。
文化浸润:“四川制造”的品牌力量
《灼灼韶华》并非“四川制造”的孤例。近年来,一批带有四川烙印的影视作品纷纷崭露头角。创造中国电影新传奇、中国影史票房榜冠军、全球影史动画片票房榜冠军的《哪吒之魔童闹海》,国家广电总局“2024年度优秀网络剧”《边水往事》,重大革命历史题材剧《走向大西南》,入围“飞天奖”优秀电视剧提名的《故乡,别来无恙》,入围“金熊猫”最佳男主角提名的电视剧《驻站》……这些作品共同构筑了“四川制造”的影视品牌,展现出巴蜀文化强大的生命力和创造力。
文化浸润下的四川影视作品,既保持了中华文化的共同血脉,又融入了巴蜀大地独有的精神气质——坚韧不拔的意志与乐观豁达的态度,这种特质在《灼灼韶华》女主角褚韶华的身上得到了完美体现。
目前,四川省“十五五”广播电视和网络视听发展规划正在征求意见,未来的四川影视产业有望打造出更多像《灼灼韶华》这样的现象级作品。
“靠真本事立足”的《灼灼韶华》精神,何尝不是四川影视产业的真实写照?从一部剧的破圈,到整个产业链的发展,“影视川军”正在中国文艺创作版图上挥洒着浓墨重彩的巴蜀气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