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评|“刚需”不分年龄时空,城市公交服务需尊重每一份出行权益
近日,成都市交通运输局对网友建议“取消公交老年卡高峰期使用权”的回应引发广泛讨论。面对上班族效率与老年人权益,城市公交该如何“承载”?成都给出了回答。
目前,官方明确表示暂不调整政策,并列举了四大理由:老年人就医、接送孙辈等高峰期出行需求应受尊重;地铁与快速公交已有效分流客流;不限免费时段是当前国内副省级以上城市主流做法;地铁高峰时段对老年群体收费,公交需保障其权益。这一回应在切实保障老年人合法权益的同时,也展现了城市治理向“多元协商共治”模式的积极转变。

权益平衡从来不应该是“限制”某一群体。具体来看,成都的回应凸显了公共服务政策的包容性导向。一方面,承认老年人高峰期出行与年轻人通勤同为“刚需”,体现了对不同群体生活需求平等尊重的价值取向,避免以牺牲老年群体权益换取效率提升。另一方面,城市公交作为出行服务的基础保障,不限免费时段是当前国内副省级以上城市的主流做法,且成都地铁在高峰时段对老年群体并未免费,公交政策需考虑老年群体权益保障以及整体福利的均衡性。
争议背后实为城市治理优化的深层命题。成都的选择表明,其更倾向于以城市“升级”替代权益“压缩”,例如,成都通过数据证明,随着地铁成网运营及快速公交、高峰快线的开通,公交车内拥挤情况已得到较大改善,市公交集团高峰期满载率仍普遍满足国家规范和行业标准。这表明决策建立在运力提升的现实基础上,而非简单妥协。这种治理思维,核心是通过更精细化的管理手段提升系统效能,而非牺牲群体利益。
公交车厢作为城市流动的公共空间,是观察城市文明的重要窗口。早晚高峰的拥挤与菜市场的喧哗,在公交车厢交汇,既载着青年的晨昏奔波,也安放着老人的岁月从容。在城市治理的平衡木上,上班族效率与老年权益需要共融。成都关于公交老年卡高峰期使用权的决定表明,现代城市治理在面对多元利益冲突时,应致力于通过科学规划与系统扩容来提升公共服务能力,而非简单压缩弱势群体的权益。当一座城市能够同时托举青年的奋斗与守护老人的尊严时,其发展才能真正实现包容与高效的统一。
当然,城市政策的可持续性还需建立在动态评估之上。未来可进一步借助大数据分析出行规律,通过柔性激励方式引导形成更均衡的出行节奏,但政策底线应是保障每个人平等参与社会生活的权利。


川公网安备 51019002008035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