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评|医院的“再创佳绩” 不该建立在病患之上
好家伙,锣鼓喧天,鞭炮齐鸣,不知道的还以为是哪个商场年底冲业绩。根据中国新闻周刊报道,网传一则“喜报”受到关注,该“喜报”的左上角写有“兰州兰石医院”的字样,内容为热烈祝贺兰石医院“再创佳绩”,9月份门诊人数7577人、住院及门诊手术台数426台,10月份开诊第一天门诊人数451人、手术台数25台。
医院把患者的病痛当成自己功劳簿上闪亮数字的做法,着实让人后背发凉。医院给记者的回应来得又快又标准,说是一名“新员工”干的,觉悟不高,用词不当,已经深刻反思。瞧瞧这熟悉的配方,“新员工”或“实习生”并称当代职场两大背锅侠,哪里需要哪里搬。仿佛只要把锅甩出去,这事儿就跟医院的核心价值观没半毛钱关系了。但我们真的傻吗?这或许是不小心把“内部PPT”发到“外部群”的真心话大冒险。当医院的生存和发展越来越依赖于病人的数量时,我们不禁要问一句,医院究竟是希望我们健康,还是希望我们生病?
这个事也代表了当前许多医院在“救死扶伤的白衣天使”和“自负盈亏的市场主体”这两种撕裂的角色之间反复横跳的现实。一方面,医院的公共形象是神圣的、非营利的。公众期望医院是个纯粹的疗愈地,医生是慈眉善目的,而不是盯着你钱包的“销售”,不是把源源不断的病人视作“业绩”。但另一方面,记者了解到许多医院,早已被推向市场。它们需要像家企业一样去考虑营收、成本和利润,才能生存下去并给员工发工资。所以,这次事件中那名“新员工”一不小心把医院内部的价值导向给捅了出来。这张“喜报”,可能是医院运营逻辑的一场“真情流露”。
类似的“喜报”事件也出现过,2022年,浙江台州市中心医院对外发布“喜报”称,祝贺“急诊人次突破200万”。引发关注后,该医院将“喜报”撤下。每次都以删文道歉告终,但这就像一个永远打不完的地鼠游戏,摁下一个,另一个又冒出来。或许院方想宣传手术技术高超,但也应该换一种方式。只要评价体系仍然在“多看病人、多做手术”的道路上狂奔,那么今天你为“用词不当”而道歉,明天就难保没有另一份“喜报”在来的路上。


川公网安备 51019002008035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