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华等高校官网已转为黑白 中国科大、港中大发文悼念杨振宁
10月18日,诺贝尔物理学奖获得者,中国科学院院士,清华大学教授、清华大学高等研究院名誉院长杨振宁因病在北京逝世,享年103岁。消息传出,社会各界纷纷发文深切悼念杨振宁先生,清华大学、西湖大学、东莞理工学院等多所高校官网变黑白。

清华大学官网

西湖大学官网

东莞理工学院官网
其中,清华大学官网发布了《沉痛悼念深切缅怀杨振宁先生》一文,文中讲述,杨振宁把高等研究院的发展作为自己的新事业,为清华大学物理学等基础学科的发展和学校人才培养事业倾注了大量心血、作出了极大贡献,对中国高等教育的改革发展产生了重要影响。
西湖大学官网18日发文《深切哀悼著名物理学家、西湖大学董事会名誉主席杨振宁先生》。2018年,杨振宁曾参加西湖大学成立仪式及顾问委员会会议。西湖大学校长施一公18日在校内湖心讲堂《时空的史诗:从奇点到永恒》活动开始前,追加悼念杨振宁先生环节,带领全场肃立默哀。据悉,杨振宁先生生前曾表示,若年轻三十岁,愿加入西湖大学,共创学术高峰。
施一公带领全场悼念杨振宁先生
杨振宁还担任了东莞理工学院名誉校长。据校方介绍,1993年1月13日,杨振宁来东莞理工学院访问,一场学术演讲后,他接受东莞市人民政府和东莞理工学院的聘请,担任学校名誉校长。这是杨振宁首次在国内高等院校担任此职。多年来,杨振宁先后6次到访东莞理工学院,在北京、香港两地与校领导、师生代表见面15次,并设立杨振宁奖学金、杨振宁创新班。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发文怀念杨振宁,文中称,中国科学院、外交部曾联合发文上报国务院,聘请杨振宁为中国科大兼任研究教授(后称名誉教授),该报告于1979年1月15日获批。此后,他一有机会就回到合肥,对中国科大教学科研工作提出建议和学生互动交流,并努力筹集赴美讲学基金,资助中国科大教师赴美进修,为学生争取赴美留学机会。
南开大学在悼念杨振宁的文章中写道:杨振宁先生始终关注和支持南开大学的发展。1986年,他应邀担任南开大学名誉教授,创建并指导南开数学研究所理论物理研究室工作,和南开大学葛墨林教授联合招收博士生。多年来,研究室培养出一批包括中国科学院院士在内的杰出人才并多次举行重大国际会议和活动,是数学所乃至南开大学的一块“名牌”。杨振宁先生与陈省身先生友谊深厚的故事,已经成为科学史上的一段佳话。杨先生评价陈先生的诗句是:“千古寸心事,欧高黎嘉陈”。如今,在南开大学省身楼内,陈列着一幅大型国画《陈省身与杨振宁》,展现了两位大师的风采和真挚友谊。
汕头大学发文缅怀杨振宁,文中写道:先生毕生心系家国,与中国高等教育渊源深厚,对祖国科教事业一片赤诚。先生生前多次莅临汕头大学指导后学,提携后进。1995年,先生受邀莅校出席第一届国际华人物理学大会,受聘担任汕头大学名誉教授。2008年,先生莅校为师生作精彩演讲,并寄语:“汕大建校百年之际定能在中国高校中占重要地位”。2019年,先生通过视频方式参加了学校承办的第十三届亚洲科学夏令营。

2008年5月5日,杨振宁先生在大礼堂以“1957年宇称不守恒在物理界所引起的震荡”为题,为汕大师生作了精彩演讲
杨振宁曾就读的合肥大学发文回忆,1937年七七事变后,杨振宁回到合肥,在庐州中学(合肥一中前身)就读高中二年级,翌年初,他们全家历尽艰辛,辗转抵达昆明,杨振宁入读昆华中学。同年秋天,他考入西南联合大学。1992年,杨振宁回访母校,并与师生代表亲切交流。谈及母校对自己的影响,杨振宁先生强调:“中学教育是人生的基石,合肥一中教会我的不仅是知识,更是严谨求实的治学态度。这种态度伴随我走过整个学术生涯。”2022年,杨振宁先生同意授权合肥一中创办全球唯一的“杨振宁班”。
1992年,杨振宁回访母校合肥一中留影
据理论物理学家、中国科学院院士何祚庥回忆,1980年,杨振宁在美国纽约州立大学石溪分校设立“对华教育交流委员会”,从美国和中国香港地区募集资金,资助中国学者到美国进修。同年3月,何祚庥等科学家受邀请访问美国并与杨振宁等见面。在纽约州立大学石溪分校,杨振宁与何祚庥围绕弱相互作用理论问题展开激烈讨论。何祚庥坦言,五十多年前的那段学术交流,让他得以触摸到物理学研究的脉搏。
1980年3月,何祚庥(左二)等科学家访美,与杨振宁(左四)合影留念。图据中国科学院理论物理研究所
两人不仅在学术探索的道路上相互扶持,更是在个人私交中建立了真挚的友谊。何祚庥告诉记者,杨振宁先生晚年没有什么重大遗传性疾病困扰,即便是经历过心脏搭桥手术后,得益于现代医学科学发展,他晚年的健康状况总体上还不错。
18日,香港中文大学发文敬悼杨振宁。港中大校长卢煜明在文章中表示,杨教授毕生贡献学术,是世界知名理论物理学大师,无数科学家景仰的泰斗。“我们失去的不仅是一位科学巨人,更是一位和港中大有深厚渊源的良师。”文章称,杨教授与香港中文大学结缘于上世纪60年代,自1964年应邀为中大演讲后,经常到访中大并担任教研工作,历任荣誉教授、博文讲座教授、数学科学研究所所长、理论物理研究所所长等职,对中大尤其是物理系之科研与教育发展,勋劳卓著。
据清华大学消息,杨振宁先生离去的消息传开后,有人默默来到先生工作过的地方,驻足凝望。朋友圈静静传递着师生们和他偶遇的画面:后辈略带紧张地问候,先生微笑着点头。
杨振宁先生的一生,是探索未知的不朽传奇,是心怀家国的永恒回响。“宁拙毋巧,宁朴毋华”是他的治学态度,也是他的人生态度。正如他钟爱的诗句“文章千古事,得失寸心知”,杨振宁先生的百年人生是一部闪耀在人类群星中的千古篇章。
跨越一个世纪,见证“历史的奇迹”,先生的心愿已化作信念,托举起凌云之志,守望着复兴之梦:“中华民族的巨大潜力将要在今后几十年间再度发挥出来。将要创造出远远超过盛唐文化的大时代!”
杨振宁先生永垂不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