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评|不怕被人“找茬” 深圳市政“圈粉”
手拿卷尺,指哪儿修哪儿,深圳一位小哥因为手拿卷尺给市政设施“找茬”走红网络,人送外号“卷尺哥”。两年来,这位小哥带着一把卷尺,穿梭在深圳大街小巷,专门给公共设施“找茬”。路面不平、设施损坏,统统逃不过他的眼睛。自2023年3月起至今,卷尺哥已发布千余条视频,反映的问题包括井盖开裂、尖锐金属物翘起、砖块松动、道路相接处设计不合理等等。网友发现,卷尺哥反映的大多数问题都得到了相关部门迅速响应、积极整改。
昨晚,卷尺哥再次发布视频指出,深圳盐田一路口存在路面坑洼等问题。今天早上,就有市民拍到深圳市政修整现场截止,截至今天中午,除了挡住盲道的柱子还在以外,斑马线画好了,坑洼也填平了。相关部门的回应之迅速,让卷尺哥自己都很惊讶。他在接受采访时笑着说,感觉有领导一直盯着自己的账号!的确啊,昨晚发布视频,今早开始施工,中午问题基本解决,这种被网友盛赞的“深圳速度”体现的是数字时代的政务响应速度和行政执行效率。
如果说卷尺哥对所在城市公共空间的关注,体现的是一种值得赞扬的城市主人翁精神,那么政府部门主动将社交媒体作为民意的前哨,变被动为主动,体现的则是城市治理理念的升级。至此,“卷尺哥”与市政部门的良性互动,共同勾勒出一幅 “人民城市人民建,人民城市为人民” 的生动图景。“找茬”不再是麻烦,而是宝贵的治理资源;“整改”不再是负担,而是赢得信任的基石。这种良性循环,极大地降低了城市治理的成本,提升了治理的精准度,最终凝聚为强大的城市软实力和市民的归属感。
城市治理的现代化,不仅需要宏大的智慧城市蓝图,更需要着眼于方寸之间的“绣花功夫”。一个井盖的平整、一段盲道的畅通,这些看似微不足道的细节,恰恰是市民感知城市温度最直接的触点。同时,它也再次证明,激发市民参与热情、将社会监督转化为治理效能的关键,正是开放的渠道和真诚的回应。“卷尺哥”手中的卷尺,量出的不仅是道路的坑洼,更丈量出了一座城市治理的精度、回应民意的速度。这,才是值得我们为之点赞的“深圳温度”。


              川公网安备 51019002008035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