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新闻资讯 >正文

“芯”产业园开建、西南最长旱雪滑道“封顶”…成都又一批项目迎来新进展

来源:看度新闻 2025年10月22日 15:31

西部集成电路材部装综合创新产业园正式开工建设,西部泛半导体产业生态升级按下“加速键”;成都彭州全民健身中心主体结构封顶,未来家门口享西南最长旱雪滑道;玉米可可总部基地正式投用……近日,成都又有项目迎来新进展,一起来看。

“芯”的产业园项目开建

赋能集成电路产业链强链补链

近日,总投资达18.2亿元的西部集成电路材部装综合创新产业园项目,在成都高新区正式开工建设,将为成都高新区集成电路产业链强链补链、西部泛半导体产业生态升级按下“加速键”。

据悉,西部集成电路材部装综合创新产业园总占地约170亩,总建筑面积约33万平方米,将依托成都高新区已有的产业基础与区位优势,着力建设集研发中试、产线验证、生产制造、维修维保以及行业交流、生活配套为一体的专业化产业园区。值得关注的是,项目规划的五大生产研制中心(新材料、封装设备、晶圆设备、动能组件、耗材组件)在空间设计上充分适配产业场景,可充分满足材料部件装备等细分领域企业的生产、测试、研发等场景的多样化空间需求。

图片项目采用“南北地块分期推进”的建设模式。其中,南地块工程占地约74亩,将重点布局新材料、动能组件、耗材组件研制中心,配套动力厂房、物资中心及共享测试验证实验平台,已正式开工。北地块工程占地约96亩,计划于2026年3月启动,将聚焦封装设备、晶圆设备生产研发,并配套科技成果转化平台、全流程企业服务平台及全时段商务场地,与南地块形成“功能互补、协同联动”的产业空间格局。

“为精准匹配企业需求,我们前期对业内企业展开广泛调研,深度剖析集成电路关键设备、零部件及核心材料研发制造企业的实际诉求,形成了贴合产业特性的建筑规划、生产要素与配套需求清单。”成都高新电子科服公司负责人介绍,从空间设计到配套布局,园区策划紧密围绕企业生产研发需求,确保与产业发展高度适配。

“目前,项目建设工作正有序进行,预计南地块工程将于2027年底竣工,2028年底整体全部竣工。”该负责人表示,项目建成后将发挥晶圆制造链主企业对项目的牵引作用,聚焦材料、零部件、设备和工业软件等集成电路产业链支撑环节,重点引进具备国产替代和自主创新能力、满足链主项目配套和国产化率需求的细分领域优质企业。

家门口享西南最长旱雪滑道

成都彭州全民健身中心主体结构封顶

10月21日,记者从彭州市获悉,作为融合“运动+商业”模式的新型商业综合体,成都彭州全民健身中心已完成主体结构封顶,这座总投资7.79亿元、占地65.52亩的建筑,未来将打造为西南地区最长的旱雪滑道。

图片▲项目建设现场  

远远望去,这座83.6米高的建筑主体搭建成层峦叠嶂的形态,外立面的仿石铝板模拟出山体褶皱的肌理,穿插其间的玻璃幕墙则呼应着彭州境内的水系脉络,完美诠释了“建筑即山水”的设计理念。

项目主要建设1栋全民健身中心大楼,内含羽毛球馆、网球场、篮球场、乒乓球场、游泳馆等多种体育设施。屋顶27500平方米的空间,建设有西南地区最长的旱雪滑道,高密度聚乙烯制成的“金针菇”状单元体整齐排列在滑道表面,能实现95%的真雪滑行还原度,让市民全年都能体验旱雪运动的乐趣。室内场馆可同时容纳近3000人,综合体单日最大接待量能突破3000人次,无论是哪个年龄段的市民,都能在这里找到适配的运动场景。

图片

项目效果图                                        

针对不同人群的需求,项目做了细节设计。青少年运动训练中心将配备专业教练团队;国民体质监测中心能为市民提供个性化健身指导;屋顶旱雪场除了有适合新手的初级滑道外,还将设置高级滑道。

此外,项目创新性地融入了商业、酒店、办公等功能,6栋单体商业建筑将引入运动装备店、健康餐饮、咖啡馆等业态,形成“上午运动、下午茶歇、傍晚社交”的全链条生态。这种“运动+消费”的模式,既提升了健身的便利性,也为城市经济注入新的活力。

正式投用

成都再添一个总部基地

从成都地铁5号线大丰站走出,除了周边幢幢住宅楼,还能望见一座崭新的产业地标——玉米可可总部基地。近日,位于新都区大丰街道的玉米可可总部基地正式投用。作为2025年新都区重点项目,该基地的投用不仅为附近居民提供了500余个就业岗位,更成为新都家居经济发展的新引擎。

图片

大丰街道玉米可可总部基地                                    

作为跻身全国电商家居行业前十的企业,玉米可可旗下拥有栖作、支吾、巢物三大品牌,产品覆盖床垫、沙发等大件家具和家纺用品,并实现从小红书、抖音到淘宝、京东等主流电商平台的全渠道覆盖。

新投用的总部基地,集办公、直播、展销与直营等功能于一体,并配有食堂、咖啡厅等完善的员工生活配套。这里不仅是三大品牌的运营中枢,更是赋能全国业务的战略枢纽。

图片

航天动力项目落子

补强空天产业链关键一环

近日,成华区传来消息:为“太空使者”提供核心电力的行业“头部”企业——苏州馥昶空间技术有限公司投资打造的大功率智能卫星电源控制器西南研发制造基地项目,正式落地成华经开区,将为成都航空航天产业链注入强劲动能。

图片

作为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馥昶空间核心团队已为国内外超过60家卫星总体单位提供配套服务,有超过310颗卫星的电源系统都印刻着馥昶的技术基因,先后参与发射任务70余次,护航240余颗卫星成功入轨运行。

该企业相关负责人介绍,凭借深耕卫星电源系统领域多年,目前馥昶空间已构建起从核心技术研发到系统方案提供的全链条能力,其产品矩阵覆盖电源控制器、锂电池组、太阳电池阵、太阳翼展开机构、驱动机构等关键组件。

“此次落地成华经开区的西南研发制造基地,将聚焦新一代卫星电源控制器的创新突破。”企业方面透露道,项目选址约2000平方米产业载体,集原理性开发、产品设计、测试调试及生产于一体,建成后将成为馥昶空间辐射西南地区的重要战略支点,“这不仅是企业布局全国的关键一步,相信也将为成都航空航天产业生态链补上关键一环。”

图片

项目落地成都并非偶然,据成华区投促局介绍,目前,成华区聚集了众多科研院所、高校及航空航天产业链上下游企业。成华经开区更以完善的配套设施和优质的产业服务,为项目提供了得天独厚的发展土壤。根据企业发展规划,基地建成后,将充分利用成华经开区在电子信息、智能制造等领域的产业优势和创新资源,加速卫星电源技术成果转化,同时带动上下游配套企业向区域集聚,形成“研发-制造-应用”的产业闭环。

资料综合:投资成都、新都发布、彭州市融媒体中心、成华区投促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