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评|宝宝巴士跳转低俗广告,儿童启蒙APP岂能如此“少儿不宜”
当你的孩子跟着儿歌APP欢快哼唱时,谁能想到下一秒竟会弹出衣着暴露的女主播?近日,有网友反映,在打开宝宝巴士旗下一款“宝宝巴士儿歌”APP,开屏时竟会跳转到含有成人内容、低俗擦边的直播页面。孩子只需轻轻一点,就可能进入不良页面,甚至自动下载无关软件。
这一消息瞬间引发大量家长的愤怒与担忧。29 日上午,宝宝巴士相关负责人回应并致歉,称涉事问题广告来自第三方平台接入,公司将立即启动整改优化:下线所有第三方广告、完善广告审核与屏蔽机制、研发广告强制拦截功能。

宝宝巴士跳转广告涉及低俗广告。图片来源:网友社交平台截图
尽管宝宝巴士反应迅速、处置果断,态度上看起来也诚意满满,但这并不能打消公众的疑虑,一款专注儿童启蒙的产品,平台审核机制会为何如此薄弱?平台是否为追逐广告利益特开“后门”?低俗擦边广告能堂而皇之出现,行业监管又在哪里?
据官网介绍,宝宝巴士是专注打造儿童启蒙数字产品的原创品牌,累计服务全球7亿家庭用户。秉持“快乐启蒙”理念,旨在让孩子在趣味中认知世界,感受“真、善、美”。作为一家深耕儿童内容领域的企业,其平台审核机制本应是守护儿童网络安全的第一道,也是最坚固的一道防线。然而,此次事件暴露出宝宝巴士审核体系存在严重漏洞。无论是接入第三方广告时未能建立严格的准入与内容审查机制,还是对广告展示场景的风险评估不足,都反映出该平台在“安全”这一核心责任上的失职,将问题简单归咎于“第三方”,这种说辞实在难以服众。平台必须引以为戒,建立起严格的审核体系,守护好孩子们纯净的成长环境。
值得注意的是,此类问题在儿童应用领域并不罕见。从学习软件推送游戏广告,到动画平台出现不良信息,乱象频发的背后,往往在于商业收益与社会责任之间的失衡。据宝宝巴士2021年创业板招股书显示,其APP广告合作推广收入占比超过70%。这种高度依赖广告的变现模式,虽能帮助宝宝巴士迅速实现流量变现,但也埋下了巨大隐患。所以公众有理由质疑,平台在追求广告利益的过程中,是否刻意或无意地放松了对广告主资质的筛查,为低俗内容留下了“后门”?面向儿童的业务本质上是一种“良心生意”,企业若想实现可持续发展,就必须超越单纯流量变现的思维,始终将保护儿童置于商业利益之上。这需要平台主动探索更纯净的盈利路径,例如通过优质内容付费、会员订阅等模式重构商业模式,同时建立公开透明的第三方监督机制。唯有从源头上斩断风险链条,企业才能重新赢得家长和社会的信任。
当然,要真正杜绝此类乱象,仅靠企业自查自纠远远不够。广告行业监管部门也要及时介入,主动作为。一方面,要针对儿童类应用制定更为严苛的广告投放标准和惩戒措施,提高违法违约成本;另一方面,利用技术手段加强动态监测,建立畅通、高效的举报渠道,对违规行为做到“露头就打”。否则,今天这个宝宝巴士整改了,明天又会冒出另一个“宝宝巴士”,陷入“按下葫芦浮起瓢”的无限循环。


川公网安备 51019002008035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