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4只“太空小鼠”取名,网友:从从、容容、游刃、有余…
10月31日,4只小鼠经过严格的选拔,随神二十一飞赴太空。目前,小鼠已经入住中国空间站,它们的编号分别为154、186、98、6。
11月2日,新华社发文介绍4只小鼠档案并邀请网友为它们取名。

编号154小鼠 性别:雌

编号186小鼠 性别:雌

编号98小鼠 性别:雄

编号6小鼠性别:雄
网友们“各显神通”,“鼠鼠里的标兵,就叫鼠标吧”“从从、容容、游刃、有余”“至少两只叫舒克、贝塔”……






为什么是小鼠?小鼠与人类基因同源性高,体型小、繁殖周期短,是公认的生命科学研究的重要哺乳类模式动物,也是研究太空环境下生命体生理变化行为适应乃至生殖发育的重要模型。目前,4只小鼠状态活泼,“感觉”良好。在轨期间,它们计划在空间站生活5天左右,任务结束后,小鼠们将随神二十返回地球,进入后续研究阶段。

记者记录了一组鼠鼠微镜头——
微镜头一:航天员为小鼠装置补水20毫升
记者从中国空间站传回的视频中看到,航天员首先将装有4只小鼠的实验单元从上行软包中取出,并完成小鼠实验单元的在轨安装,并接通电源。随后,航天员为装置补水20毫升。
电源接通后,装置内的实时温度保持在26摄氏度左右。后续航天员对小鼠进行在轨饲养时,只需要进行补水即可。
微镜头二:4只小鼠“轮流”在躲避窝中休息
小鼠们“轮流”在实验单元内的躲避窝中休息,不时在笼壁上来回攀爬,看上去状态活泼。它们很快就找到了鼠粮的位置,并“摇头晃脑”地啃了起来。
4只小鼠在地面时,已经以“雌雄同笼”的方式分别装在两个实验单元中适应几天了,所以可以看到它们进入空间站后取食正常。此外,躲避窝也发挥了作用,小鼠是穴居动物,躲避窝给它们提供了安全感。
微镜头三:实验单元内有少量粪便漂浮
实验单元刚从上行软包中取出时,可以看到一些小鼠的粪便和食物残渣在实验单元内部呈现漂浮状态。装置通电后,内部产生风场,漂浮物随之消失,单元内顿时干净整洁了很多。
所有小鼠脱落的毛发、排泄物、粪便等,都会通过风场贴在底面的粘性表面上,从而实现垃圾收集。
资料来源:北京日报、新华社


川公网安备 51019002008035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