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首例!翠云廊古柏群森林火灾数智化防治技术试验成功 40秒实现“智防智灭”
近日,全国首例“森林火灾数智化防治技术”在我省广元市剑阁县翠云廊拦马墙古柏群试验基地进行了终试并取得圆满成功。这也标志着,曾经长期“人防人灭”的森林火灾实现了“智防智灭”的突破。

经过两个月的前期准备和安装调试,10月30日上午10点,“森林火灾数智化防治技术”试验正式开始。随着距离数智射流系统20米远的火源被点燃后,AI感知系统和多学科算法系统立即启动,很快,火源的坐标位置、火势等信息被采集并锁定,数智射流系统开始工作,精准向火源进行喷水,随后,明火被扑灭,整个过程仅用时40秒。而在接下来进行的60米距离测试,以及树木、人员遮挡火源等试验中,智能系统均在40秒内完成了火源的发现和扑灭。经过细致地复核和确定,该项试验宣布取得圆满成功。

四川省林业勘察设计研究院副总工 桂林华:这次“森林火灾数智化防治技术”试验十分成功,解决了森林火灾传统防治的痛点,如火情发现难、发现晚、找水难、取水远、储水难等众多问题。该技术实现了森林火情从“被动发现”到“主动预防、主动扑救”,从“经验决策”到“科学精准”,从“人力为主”到“人机协同”的根本性转变,筑起了一道全时段、全覆盖、全智能的“数智防火墙”。

从2023年开始,科研团队经过百余次实验,攻克了多项技术难题,共获得7项核心技术专利。这一防治技术不仅能将森林火情发现和扑灭的时间从“小时级”降低到“分钟级”,将火情消灭在最初阶段。同时还能在高温气候条件下,为森林实施精准增湿降温,有效提升了森林火灾的防控能力,最重要的是该技术实现了全程无人值守。而且,该项技术特别适用于古树名木和高价值森林的火灾防治,一套数智射流系统可防治森林火灾面积为15000—20000平方米之间。

科研团队工作人员 陈静:我们经过在多个森林防火区域调研和测试,综合分析森林资源分布情况、森林火险等级等因素,采用深度融合物联网、人工智能、大模型等前沿科技,形成了多项自主知识产权。
翠云廊,有着全世界最大的人工古柏林,其中最古老的树龄已达2300年。2023年7月25日,习近平总书记在翠云廊考察时指出:“要把古树名木保护好,把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好。”

剑阁县翠云廊古柏保护中心副主任 姚建洪:古柏群的保护,防火是重中之重。过去我们更多依靠经验和人力,现在有了这个“森林火灾数智化防治技术”,对我们而言,保护的不仅是古柏,更是承载着千年文明印记的“活化石”。更是对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的实际践行,也为我们探索文化遗产的永续安全,提供了一个可实用的方案。
“森林火灾数智化防治技术”的试验成功,为筑牢森林生态安全屏障、建设美丽中国提供了有力科技支撑。下一步,科研团队还将继续推进该项技术的标准化、体系化建设,逐步实现在全省的推广应用。


川公网安备 51019002008035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