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新闻资讯 >正文

高校全面开工、高铁隧道安全贯通…成都一批项目迎新进展

来源:看度新闻 2025年11月26日 15:00

四川文化艺术学院(成都校区)项目

近日正式全面开工

成渝中线高铁前锋村隧道实现安全贯通

“温江造”创新药联合疗法Ⅲ期临床取得新进展

近期

成都一批项目取得新进展

一起来看

↓↓↓

四川文化艺术学院(成都校区)项目正式全面开工

四川文化艺术学院(成都校区)项目位于彭州市濛阳街道濛阳大道与滨河南路交叉口,总投资37.5亿元、占地583亩。它不仅是一所高校,更是一座融合了“教育培训、文化科技、数字艺术、旅游休闲”四大核心业态的“城中之城”,是功能复合、业态共生的现代化人文社区。项目将分两期多批次推进,主要建设文化艺术总部基地、文创艺术工坊、艺术家工作室聚落等,并规划修建教产综合楼、宿舍楼、图书阅览中心、艺体综合中心、国际交流中心等建筑,全面覆盖教学、科研、生活与国际交流等需求。

图片2.png

项目效果图

“目前,项目已开工建设,其中第一批将重点建设4号及5号地块,预计于2027年建成并投入使用,计划招生1万人。”该项目相关负责人介绍,“整个项目预计于2030年9月前全部建成投用,届时可容纳超过2.5万名学生和2000余名教职工,成为一座以‘文化+科技+艺术’深度融合为标志的教育新地标。”

微信图片_20250901144402.png

总平面图

据了解,整个校区遵循“一核心+三组团”的规划理念,共设有13个出入口,显著提升步行便捷性与功能协同性,确保师生日常活动皆可在10分钟步行范围内完成,有效实现高效、人性化的校园空间组织。核心区坐落于5号地块,堪称校区的“教育心脏”,设有3个出入口,其主入口沿魁星路布置。该区域建设沉浸式学习体验中心、教产融合区、国际交流中心与艺体综合中心等建筑,并配建便捷的停车与等候区,显著提升车辆接驳效率与入校体验。

图主1.png

5号地块主入口效果图

三大功能组团分别位于3、4、6号地块,每一个都如同功能完备的小型社区,集教学、科研、居住、服务与运动等多功能于一体,真正实现“学习生活不出组团”的高效自足性设计。各组团建筑之间通过风雨连廊无缝衔接。

三个组团各司其职又紧密联动,共同构成了“教学实践-生活服务-科研创新”的完整功能生态,实现产教融合在空间层面的高效落地,为师生们提供一个全方位、多层次的学习和生活环境。

在交通组织上,校区采用“多出口+环状路网+立体连廊”体系,车辆出口分别衔接濛州大道、魁星路与滨河南路等城市主干道,有效分散车流、缓解压力。人行系统则通过地面出口与二层立体连廊相结合,实现彻底的人车分流,不仅能提升通行安全性,也优化了校园漫步的体验感。

设计时速350公里 成渝中线高铁迎来新进展

近日,随着最后一次循环开挖完成,成渝中线高铁前锋村隧道实现安全贯通。前锋村隧道位于四川省成都市龙泉驿区,全长2733米,为单洞双线隧道,最大埋深约216米。全隧主要以Ⅳ、V级围岩为主,施工面临地质复杂、环保要求严等多重挑战。

图片

面对复杂的地质条件,参建单位严格遵循“管超前、严注浆、短开挖、强支护、早封闭、勤量测”的隧道施工方针,采用机械化配套作业与智能化监控手段,实时监测瓦斯浓度与围岩变形,确保施工安全可控。“施工中,我们应用‘钻探+物探’等先进技术,有效识别前方不良地质体,精准控制开挖进尺与支护参数,显著提升了施工效率和安全保障水平,最终实现了全隧安全贯通。”长江沿岸铁路集团四川有限公司相关负责人介绍,项目部坚持标准化施工,积极应用先进工装工艺,确保了隧道工程质量和进度协同推进。

近日,随着最后一孔32m箱梁平稳落在支撑垫石上,成渝中线高铁四川段站前5标顺利完成管内全部箱梁架设任务,该标段全面转入桥面系施工阶段。成渝中线高铁四川段站前5标新建线路全长24.522公里,共需架设预制箱梁587孔。此次架设的最后一孔箱梁位于斑竹园大桥0#桥台至1#墩,梁长32米,重量约697吨。施工采用2台MG450型提梁机、1台DCY900型运梁车和1台DF900型架桥机协同作业,完成了箱梁的吊装、转运与精准落位。

图片

成渝中线高铁是我国“八纵八横”高铁网沿江通道的重要组成部分,线路全长292公里,设计时速350公里。线路自重庆枢纽重庆北站起,向西经重庆市渝北区、沙坪坝区、璧山区、铜梁区、大足区,四川省资阳市、成都市,引入成都枢纽成都站,正线全长292公里,设计时速350公里。项目建成后,将与多条高铁衔接,进一步优化成渝地区路网结构,缩短双城旅行时间,便利沿线民众出行,对推动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形成西部大开发新格局具有重要意义。

图片

全球首个!“温江造”创新药联合疗法Ⅲ期临床取得新进展

11月24日,记者从四川科伦博泰生物医药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科伦博泰”)获悉,其自主研发的TROP2 ADC芦康沙妥珠单抗(sac-TMT)(佳泰莱®)联合帕博利珠单抗(可瑞达®,默沙东的PD-1单抗)一线治疗PD-L1阳性非小细胞肺癌(NSCLC)的Ⅲ期临床研究(OptiTROP-Lung05),在预设的无进展生存期期中分析中,经独立数据监查委员会确认已达到主要终点,显示出统计学意义和临床意义的显著改善,并在总生存期方面观察到获益趋势。

图片

图片

这是全球首个ADC联合免疫检查点抑制剂在一线治疗NSCLC上达到主要终点的Ⅲ期临床研究。OptiTROP-Lung05是一项随机、开放性、多中心Ⅲ期临床研究,旨在评估芦康沙妥珠单抗(sac-TMT)联合帕博利珠单抗对比帕博利珠单抗一线治疗PD-L1阳性局部晚期或转移性NSCLC的有效性和安全性。基于研究结果,科伦博泰计划就芦康沙妥珠单抗(sac-TMT)的新增适应症向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药品审评中心(CDE)提交上市申请。

值得一提的是,芦康沙妥珠单抗(sac-TMT)已在国内获批二线/三线治疗EGFR突变NSCLC,并在EGFR-TKI耐药肺癌人群中率先实现双重获益,成为了全球首个相较含铂双药化疗在无进展生存期与总生存期均取得显著统计学与临床意义改善的ADC药物。

资料来源:彭州发布、西南铁路、金温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