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面人生】原来你是这样的科技工作者!
科技工作者给你的第一印象是什么?严肃高冷?谨慎神秘?不食人间烟火?NO NO NO,今天小编带你重新认识身边的科技工作者。
李淑颖:言出必行&下次一定
她是“四川省三八红旗手”,也是“四川省巾帼建功标兵”。坚守科技领域14载,她建设女性科技创新和科技成果转化精准服务智慧化平台,助推启动“首届中国西部巾帼科技创新大赛”。乘风破浪、砥砺前行,她深入科研群体,拜访、调研了解科技创新发展需求及科技成果转化过程将面临的困难,给出解决意见,以务实的精神做实事。
对于工作,她凡事有交代、事事有回应、件件有着落。生活中,她又是家人朋友眼中的“大忙人”,由于工作繁忙,相聚和交流的机会较少,“改天见面”“下次一定”萦绕着她对家人朋友的愧疚。
彭山英:锱铢必较&随便敷衍
她是优秀的“成都工匠”,也是“巾帼创业创新标兵”“成都好工人”。她带领团队完成了100多个新产品研制开发并成功实现产业化上市,先后获得授权专利30余件,其中授权发明专利25件、国际发明专利1件、3项省级科技成果。“求实、奉献、协同、带新人”每一个特质成就独一无二的她,用微笑迎接每一个挑战。在科技赋能“三农”发展路上,充斥着她日夜奋斗的身影。
工作上她严谨细致有精度,对数据要求极高,坚持用4年时间,开展各类试验和研究,收集大量信息,做到数据“锱铢必较”,结果精益求精。忙起来的她,时常顾不上吃饭,饿了就随便扒拉两口,继续争分夺秒干工作。
黄山:能说会道 & 守口如瓶
她是优秀的科研者,是青年的榜样,荣获“2022年度四川省三八红旗手”等称号,曾先后获得多届亚太大学生机器人大赛冠军、“创青春”“互联网+”全国大学生创业大赛全国双金奖等荣誉,连续两年入选福布斯30under30精英榜单。以梦为马、行远自迩,她带领团队在长达10余年的机器人研发和落地探索中,首次提出了基于“人类注意力机制”的感知方法,自主研发高动态定位导航系统,实现了机器人集群在超高动态、人流密集、非结构化等特殊环境下的物流配送调度,构建起垂直100米的楼宇新生态。多年来,她带领团队申请350余项核心技术专利,超200项技术秘密在科技创新路上连续取得丰硕成果。
平时看起来有些“冷冷”的她,只要谈及机器人便滔滔不绝。当前,信息技术迅猛发展,掌握核心技术于企业而言显得尤为重要。面对各种打探、窃密,她又会嘴巴紧闭,时刻牢记不该说的坚决不说。
赵凌:繁忙工作 & 轻松生活
她是国家重点研发计划中医药专项首席科学家、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优秀青年基金”“中国青年女科学家奖”获得者,2022年和2023年爱思唯尔中国高被引学者……一袭白大褂、一颗奉献心,她以偏头痛、慢性稳定性心绞痛慢性颈痛等为对象,开展多中心临床研究,确证了针刺治疗的有效性,为回答“穴位效应特异性是否存在”的国际学术争议提供了高质量临床证据。工作中,她兢兢业业、成果斐然,成立针灸创新工作室,其中女性占比81%,先后开展多项针灸优势病种的临床研究,涉及患者4000余例,研究论文发表在JAMA Internal Medicine等国际顶尖医学期刊,她用高质量循证证据有力证明了针灸防治疾病的有效性和安全性。
享受科研,热爱生活,工作之余,她也会抽时间去旅行、看电影、逛街。在她看来,这既是繁忙工作后难得的放松,是兴趣也是她对生活的热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