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人大常委会组织部分市人大代表视察儿童友好城市建设情况
5月31日,市人大常委会组织部分市人大代表视察成都市儿童友好城市建设情况。市人大常委会主任包惠参加视察。
在金牛区妇幼保健院,代表们先后走进儿童保健中心、儿童早期促进中心、萌牛家托育中心,详细了解“医育”结合、儿童友好医院建设、托育机构运营等情况。
在武侯区簇桥街道锦城社区,代表们实地察看了锦悦星辰天文馆、锦香书阁、社区企业、儿童食育中心、屋顶农场,并积极与社区负责人沟通交流,深入了解儿童友好社区建设情况。
座谈会上,代表们认真听取了市政府关于儿童友好城市建设情况的汇报,并提出了工作建议。代表们一致认为,自2021年成都被列为全国第一批国家儿童友好城市建设单位以来,我市在建立完善儿童友好的社会政策、公共服务、权利保障、成长空间、发展环境、文化体验等方面做了大量的工作,持续推动工作创新,取得一系列标志性成果,成效显著。
王振芳代表建议:儿童友好社区要融入多种服务,如:可增加非遗文化传承和体验进社区。
邓喻文代表建议:进一步加强室外儿童友好空间建设,在适儿化设施建设中更加注重儿童友好细节。
彭寒兵代表建议:探索打造儿童友好社区数字化场景,通过数字化分析对儿童安全、健康等情况进行监测。
王畅代表建议:加强对成都市儿童友好城市主题曲“一米”的宣传力度,营造良好的儿童友好氛围;进一步培养儿童的参与意识,通过培养未来小公民,共同推进公民素养提升。
李洁代表建议:进一步完善妇儿工委工作机制,加强工作协调,更有力有效推进儿童友好城市建设。
在听取汇报和代表发言后,包惠指出:建设儿童友好城市,寄托着人民对幸福美好生活的向往,事关儿童的成长和城市的未来。成都建设儿童友好城市,既是高标准完成国家试点任务,展现成都的责任担当,也是高质量推动全龄友好包容社会营建,打造幸福成都的应有之义。
包惠强调:要加强统筹协调,形成工作合力,把工作重心放在社区、学校、公园、医院、商场和文体场馆上,真正让城市对儿童的友好可视、可感、可及;要注重优质高效,既针对普惠托育、优质均衡教育、儿童身心健康、儿童人身安全等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精准施策、重点发力,也要结合各地实际情况,利用现有条件,以节约高效的方式满足儿童需求;要努力做到全覆盖,加快补齐农村地区公共服务短板,让城乡儿童享受同等的友好服务,同时加强对孤儿、事实无人抚养儿童、残疾儿童、农村留守儿童和经济困难家庭儿童的帮扶,切实保障他们的基本权利。
市人大常委会副主任史红平、秘书长苏鹏,市政府副秘书长吴玮骐,市妇联、市委社会工作部、市教育局、市民政局、市卫健委和金牛区、武侯区相关领导参加视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