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市儿童友好城市建设向纵深推进
今年以来,市妇联在市委市政府坚强领导下,坚持以建设践行新发展理念的公园城市示范区为统领,按照城乡融合高质量发展要求,协同各成员单位全力将儿童友好城市建设向纵深推进。
提升儿童友好公共服务
上半年,共为53874名在校适龄女孩进行HPV疫苗接种。不断深化“医育结合”“1+N”托育服务模式,目前,全市有婴幼儿照护服务机构1953家,每千人口托位数4.58个,整体工作走在全国全省前列;“蓉易学”教育资源平台,推进优质网络资源辐射郊区新城;中小学生定期参观博物馆、美术馆、纪念馆等纳入中小学教育教学活动计划,全市多家博物馆免费开放,或对儿童实行免票优惠;“送体到校”系列活动为20所郊区新城乡村学校开展公益体育课程2000余课时,活动累计授课教练达1000余人次。
夯实儿童友好权利保障基础
上半年,全市保障特殊群体儿童5455人,累计发放生活补贴1936.9万元,特殊儿童群体和困境儿童基本生活保障覆盖率达100%。为4488名0-6岁残疾儿童提供康复手术、康复训练、辅具适配等康复救助,发放康复补贴4746.43万元。为4140名7-15岁残疾儿童提供康复救助,发放康复补贴3627.13万元。制定《成都市加强困境儿童心理健康关爱服务工作十条措施》《成都市农村留守儿童和困境儿童关爱服务质量提升三年行动方案》,进一步完善关爱困境和留守儿童工作制度。发动全市妇联干部、执委开展“爱心妈妈”结对帮扶活动,已结对400余名留守儿童和困境儿童。
持续丰富儿童友好空间
将社区托育园所和儿童小型室外活动场所纳入《成都市公园城市社区生活圈公服设施规划导则》;探索以5所儿童友好示范学校带46所儿童友好建设学校的方式,形成儿童友好学校联盟发展路径;推进6个儿童友好公园建设及适儿化改造;印发《成都市“15分钟社区幸福生活圈”建设工作导则》,明确城市级、镇级和村级儿童友好基础设施配置要求和配置标准;持续推进儿童友好社区建设培训及指导服务,全力向年底实现75%覆盖目标迈进;持续推出满足通学功能的定制公交服务,已开行通学定制公交102条,为成都市区80余所中小学师生提供更加便捷、安全的通学出行服务。
优化儿童友好发展环境
加强家长学校阵地建设,推进家长学校总校、分校、子校“三级体系”建设,建成分校23所、子校1171所。围绕童心向党、传统文化等不同主题,持续开展“蓉城幸福家 儿童友好义集”品牌活动7场。充分发挥市级媒体平台作用,推出成都建设儿童友好城市相关推文110余条,全网阅读量超286万人次。青白江区、蒲江县等通过发动儿童乐园、新华文轩等商业机构定期开展儿童友好开放日活动,社会各方力量积极参与儿童友好城市建设的氛围日渐深厚。
打造儿童友好文化体验品牌
成都市青少年书画传习大会吸引9000余名青少年参与。成都博物馆、金沙博物馆、杜甫草堂博物馆、武侯祠博物馆的“小小讲解员”“红领巾宣讲员”志愿服务活动常态化开展,为儿童参与社会实践提供平台。市妇女儿童中心持续推出的儿童戏剧季和成都童声合唱团推出的“成童六夏·一young追光”六一音乐会、端午节“我问桃花 我问春雨”童声合唱专场音乐会等公益演出深受儿童喜爱。近100家社会爱心企(事)业单位、1万余家庭参与“童书漂流”活动,募捐童书近10万册。全市围绕“全民阅读”“全民健身”“庆六一”等主题,开展亲子阅读、文艺演出、家庭教育、主题展览等专题活动8000余场。
下一步,市妇联将深入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省委十二届五次全会和市委十四届五次全会精神,进一步发挥牵头作用,紧盯全年目标任务,全力推动儿童友好城市建设目标高质量完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