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织建设年”工作进行时㉒】温江区:用“三维度”推动“三新”领域妇联组织建设
为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和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省委市委全会精神、成都市妇女第十六次代表大会精神,围绕省市妇联“组织建设年”统一部署,各区(市)县妇联创新思路举措,着力补短板、强弱项、打基础、增活力,进一步夯实基层妇联组织,促进工作拓展延伸,取得良好成效,现将有关经验做法刊发,供相互交流学习。
温江区:用“三维度”推动 “三新”领域妇联组织建设
温江区妇联持续深化妇联改革,以“三维度”推动“三新”领域妇联组织有质有形有效覆盖。今年4月,全国妇联副主席、书记处书记、党组成员、组织部部长章冬梅到温江调研基层妇联组织建设工作并给予肯定。
一、联动聚“新”,用更大“力度”实现建设有质
(一)全域统筹系统布局
把“三新”领域妇联组织建设工作与党建工作同安排、同部署、同推进,主动对接区委组织部,将“三新”领域妇联组织建设列入全区党建“布局图”,确定分类实施、以点带面、示范引领的组建原则,统筹推进全区“三新”领域妇联组织建设。
(二)资源共享精准对接
加强与民政、园区等相关单位的联系,共享“三新”领域组织“数据”,详细掌握新经济组织、新社会组织的实际运营、工作特点、女性从业人数和服务对象等情况,并通过调研、走访、研判等形式摸清底数,完善台账。
(三)规范指导一体推进
制发《关于印发<关于贯彻落实四川省妇联“组织建设年”工作的实施方案>的通知》,组织全区妇联系统干部召开“组织建设年”工作培训会,重点围绕工作要点、步骤方法和组建流程等内容就“三新”领域妇联组建工作进行深入讲解。结合《全国妇联“三新”领域妇联组织建设口袋书》,根据本地实际,整理简易操作指南发至相关部门和镇(街道),提升工作实效。与民政局联合转发省市《关于加强社会组织中妇联组织建设实现全覆盖的实施意见》,指导行业主管部门和属地镇(街道)协同推进行业协会、社会组织妇联组织建设。
二、组织向“新”,用更广“尺度”实现建设有形
(一)立足实际单独建
鼓励“三新”领域组织单独组建妇联组织。依托温江区女企业家协会以成都通德药业有限公司妇联组织为引领示范,带动女企业家协会成员单位逐步建妇联组织。在成都统一企业食品有限公司、四川花雨涧餐饮服务有限公司、成都成电港科技发展有限公司、芝麻技能培训学校等“三新”领域新建妇联组织21个。“三新”领域妇联组织新建执委工作室3个。
(二)行业聚拢连片建
依托行业主管部门,在交通运输、家政、医疗、律师等行业建立妇联组织,同时推动妇联组织网络向行业内会员单位延伸。推动温江区家政服务行业协会、温江区婴幼儿托育服务行业协会、温江区民营医疗机构协会等建立妇联组织9个。
(三)整合资源抱团建
在产业园区、综合商圈、产业孵化器等新经济组织、新社会组织较为集中的产业功能区,指导成立成都医学城园区妇联、成都农高创新中心妇联、文庙印巷妇联等,并积极筹备温江国家农业科技园区妇联组织成立工作,使妇联工作触角延伸到园区、商圈企业,助力“立园满园”行动。整合温江北部片区乡村振兴资源,建立蜀学研学等妇联组织3个。对规模较小、分布零散的新经济组织、社会组织及流动性强的新就业群体,根据市场、专业合作社、农家乐、民宿等产业建立“业缘”妇女小组,根据兴趣爱好建立“趣缘”妇女小组。新建“爱心妈妈”、家庭教育志愿者、八分音符合唱团、名媛旗袍协会妇女小组37个。
三、以心暖“新”,用更多“温度”实现建设有效
(一)思想凝聚,认同感进一步提升
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对妇女儿童和妇联工作的重要论述,根据“三新”领域女性从业者的不同需求,组织开展“巾帼大宣讲”“巾帼心向党优秀女性微分享”等活动16期。引导“三新”领域妇联组织开展党的理论知识学习活动,吸引更多女企业家、优秀女性积极向党组织靠拢。制定区妇联执委会工作规则、履职清单、领办项目清单,并在“温江姐妹”微信公众号推出“组织建设年——妇联执委履职故事”系列报道,拍摄宣传视频,引领妇联执委积极履职,激励各领域妇女积极投身中国式现代化温江建设的火热场景。注重培育和推荐优秀“三新”领域妇联组织优秀女性进入“两代表一委员”,目前已成功推荐李晓琳、马欣、邬晶、胡曼榆等10余名“三新”领域妇联组织优秀女性成为市区级党代表、人大代表和政协委员。
(二)自身发展,获得感进一步增强
以“菜单式服务”方式,常态化向“三新”领域妇联组织“送”创就业指导、普法讲座、心理团辅、家庭教育、儿童研学等活动30余场。举办女性菁英“聚光”活动3期。开展“进万企、解难题、优环境、促发展”工作,召开座谈会4次,走访企业12家,收集困难建议17条,解决困难11个。推动温江、巴南、南沙女企业家协会签署《友好协议》,实现三地女企业家信息共通、资源共享、项目共建。依托各级巾帼农业科技示范基地和乡村振兴巾帼示范基地,推进城乡妇联组织跨区域合作,促进文庙印巷妇联、农高创新中心妇联、和林村妇联、高山村妇联深度融合联动。
(三)双向奔赴,责任感进一步迸发
“三新”领域妇联组织结合自身优势,突出“需求、资源、服务”,主动服务大局、精准服务全区妇女儿童,厚植家园情怀。“三新”领域妇联组织女性争当“爱心妈妈”并结对儿童26对。区家政服务行业协会妇联聚焦失业待业人员、居家赋闲宝妈等重点群体,开展家政进社区、就业创业活动30余期,服务1200余人次。成都通德药业有限公司妇联与成都中医药大学等高校建立大学生实训基地,每年吸纳500余名在校学生定期到公司开展岗前实训和社会实践教育。文庙印巷妇联制定执委轮值制度,每周三安排1名执委在街区值班,倾听、收集、联动处置周边妇女儿童及街区商家的意见建议。指导“三新”领域妇联组织妇女参与议事,江浦路社区广场舞大妈妇联主动融入社区妇儿维权、家庭教育、志愿服务等基层治理工作,在基层治理中有效贡献巾帼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