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乡村有点“潮”②】探访雪山下的“古蜀秘境”
雪山下,湔江边,河谷之间,藏着一座被低估的美食古镇,成都彭州海窝子古镇。这里没有过度商业化的喧嚣,却有让人驱车几十公里也要专程打卡的烟火美味。一期一会,一村一“潮”,这一期,我们来到海窝子古镇,跟随本期推荐官王春梅,打卡雪山下的“巴蜀秘境”,去品味舌尖上的海窝子。
推荐官:王春梅 彭州鱼凫人家民宿创始人、成都市最美民宿女主人
海窝子古镇地处龙门山脉与湔江河谷之间,依山傍水,气候宜人。相传蜀王鱼凫曾在此建都,因此得名“海窝子”。古镇青石板路、飞檐翘角,保留着川西民居特色,传承了地道川菜美食。
金黄油亮的【油烫鹅】
秘制的油汁反复“浇给”,鹅的表皮泛着琥珀色的油光,用刀切开时,油脂顺着刀尖滴落,香气瞬间迸发,令人垂涎。咬上一口焦脆的外皮与饱满的肉质,层次分明,口感丰富。
玲珑剔透的【手工油糕】
古镇油糕分两派:有方形椒盐款,外皮酥脆,内里软糯;有圆形豆沙款,馅料厚实、甜而不腻。
文火慢烙的【手工锅盔】
彭州的锅盔除了军屯镇,还有海窝子。这里的锅盔有椒盐、红糖等口味,文火慢烙,反复翻面,表皮金黄酥脆,内瓤柔软如。棉食在匠人,心打锅盔的匠人,用最朴素的面粉,讲述着古镇的悠闲自在。
海窝子有着成都所有古镇中最长的一条街——全长1.5公里的瞿上老街,这里始终传承着川西民俗赶场的特色。古镇上居住的都是当地居民,最热闹的就是逢双号的赶场。清晨天还蒙蒙亮,当地居民就会拿出自家种的菜或者山上采的野菜、野草,出来摆摊。摊位上琳琅满目,有端上饭桌上的山珍美味,也有清热解毒等功效的各类中草药,摆摊的人对于生意好坏不甚在意,有人问就招待,没人问就和其他摊主闲聊或者发呆。置身古镇,仿佛时光都慢了下来。
王春梅是地道的彭州人,来到海窝子后,她凭借着城里学习到的先进理念和管理经验创建了古镇上的第一家民宿。民宿的建立打破了当地“农家乐”的局限,实现古镇食宿的提档升级,带动周边妇女群众就近就业、增收致富,还吸引了更多青年女性返乡创业,为海窝子的发展贡献新兴力量,实现城乡融合、乡村振兴。王春梅也在不断成长中获得了成都市最美民宿女主人、彭州市巾帼创新创业榜样等荣誉。
如今的海窝子随处可见干净整洁的民宿,忙时邻里之间互帮互助、招揽客人;闲时聚在一起摆摆龙门阵、喝点盖碗茶、看看川剧表演……没有城市的喧嚣,只有石板路的回响、茶香的浸润和历史的低语。
《成都乡村有点潮》系列短视频
为认真贯彻落实省委研究支持成都高质量发展专题会议、市委常委会扩大会议精神,加快建设践行新发展理念的公园城市示范区,持续推动城乡融合,成都市妇联制作《成都乡村有点潮》系列短视频,每期邀请一位当地“推荐官”带领大家从城回乡“趣赶潮”,展现广大女性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在城乡融合中助力乡村旅游消费的新担当新作为。
偷得浮生半日闲,人间有味是清欢。从城回乡“趣赶潮”,倾听巴蜀远古文化的呼唤,感受川西风俗、民众的悠闲,品味地道川菜的风味佳肴。在彭州海窝子避开人潮、寻一处清幽,像一个当地人一样去感受古镇的慢时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