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学习真正发生,熊猫路小学让教研向深处漫溯!

来源:成都市熊猫路小学校 2022年06月14日 13:59
摘要:2022年6月9日上午,“借助学习支架,讲好文本故事,提升表达能力”主题教研活动在成都市熊猫路小学校成功举办。

2022年6月9日上午,“借助学习支架,讲好文本故事,提升表达能力”主题教研活动在成都市熊猫路小学校成功举办。本次活动邀请了区教研员叶旭老师、中心组朱涛老师和陈静老师、丹巴县章谷镇水子片区寄宿制学校郑明刚校长及团队,全区二年级语文老师参加了此次活动。

活动伊始,由中心组陈静老师致开场词,并感谢莅临现场的各位领导、各位小语同路人。

在课堂展示环节,首先由成华小学校的杨芙蓉老师执教《大象的耳朵》(第二课时)。课堂中杨老师精确把握童话故事的特点,以神奇的想象、鲜活的语言给孩子们带来诸多启迪与美的享受。杨老师紧扣“变”这个中心,引导学生对故事情节展开梳理。通过启发学生想象小虫子在大象耳朵里的活动,关注课文留白,延伸童话空间,结合学生乐于表达的心理,为“讲故事”丰满枝叶。其后通过词条提示,总结把故事“讲清楚”“讲生动”的要点,引导学生结合生活经验和知识积累,发挥合理想象,拓宽童话文本“讲故事”的空间。

第二堂课是由熊猫路小学黄雪梅老师执教的《蜘蛛开店》(第二课时),通过这篇童话故事情节反复性和对比性的特点,梳理示意图,在教学中巧用示意图,充分理解故事内容,为有序完整地“讲故事”搭建支架。在“讲有趣的故事”的环节中,黄老师通过学生自己讲、生生讲、上台讲的一系列教学活动,把文本的语言转化为实践的语言,并通过“评价量表”找准评价支点。在学生意犹未尽之时,通过微课搭建工具支架,基于童话文本的特点,将“创编故事”作为童话教学的重要策略进行尝试,引导学生实现自我表达,提升语言实践运用能力。

展示课结束后,执教团队分别针对两堂课进行了说课、评课,杨老师和黄老师就课堂构思、教学设计进行说课与反思,同年级组的语文老师就两堂课进行评课。每个细节都凝聚了整个团队对新课标和文本解读的智慧与付出。

随后中心组的朱涛老师结合本次教研主题和前面两堂课,带来了《巧用学习支架,助力语用实践》的专题讲座。朱老师以维果茨基的“最近发展区”理论着手,从什么是支架,搭建学习支架的原则,搭建学习支架的类型等方面提供教学支撑,理清内容结构,让老师们知道在实际教学中怎样创设学习氛围,促进学生深度理解,提升语用能力。

一上午的教研活动,既是登台教师们个人的思考与展示,也是两个小语团队共学共研的成果。作为小语路上的同行者,熊猫路小学必将不断追寻、不断探索,让学习真正发生,让教研向深处漫溯!(魏雅莉 通讯员 陈慧 赵紫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