助力幼小衔接,金沙幼儿园与金沙小学携手共育成长
幼小衔接,既是幼儿园向小学的奔赴,也是小学向幼儿园的接纳。
为积极响应全国学前教育宣传月活动,进一步落实教育部《关于大力推进幼儿园与小学科学衔接的指导意见》,积极推广小学入学适应教育和幼儿园入学准备教育的有益经验,切实推进幼儿园与小学双向科学衔接。6月9日下午,成都市金沙幼儿园携手金沙小学联合开展了以“幼小衔接,我们在行动”为主题的幼小衔接联合教研活动。通过活动增进幼儿园老师、小学老师、幼儿园家长三方对两个不同教育阶段教育教学时间的直观认识,促进自身教育现状反思。同时进一步理解和明确幼小双向衔接的方向和策略,减缓衔接坡度,帮助儿童顺利实现从幼儿园到小学的过渡。
双向展示 互学共建
曾菀虹老师以案例“小书包大成长”进行了分享。大班的孩子们对小学充满了向往,书包则成为孩子们的“亲密伙伴”。幼小衔接不是单一知识的建构或着重拼音、算数等知识的学习,而是互相连接成长的过程,是对现在和未来的长远规划,应以幼儿为主体,从幼儿的身心特点及学习、生活方式出发,让幼儿对小学有期待,有学习能力和探究能力及兴趣。衔接是幼儿身心准备、生活准备、社会准备和学习准备的有机融合。
金沙小学赵萍老师就如何“以少先队为阵地,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做分享,赵老师以学校如何利用课程、环境、活动这三个抓手,来发挥少先队组织的引领和育人作用,以少先队的先锋模范给孩子们树立榜样。
园校携手 同心同向
刘菲老师结合《关于大力推进幼儿园与小学科学衔接的指导意见》等与大家分享,一起来解读政策。双向衔接的主体永远是儿童,任何活动都应该在尊重幼儿的身心发展特点和规律的基础上来开展。重点围绕“基本原则”中的“坚持双向衔接”这一内容进行理解,达成教育理念上的一致。
焦点对话 共研共寻
“幼小衔接有需要去外面补习吗?”“孩子没有知识储备,到了小学是否能跟上学习进度?”
赵老师结合实际工作举例说明,以真实案例引导家长科学地认识是否应该对孩子的超前学习进行辅导,帮助家长建立科学的育儿观。
刘副校长结合“双减”政策和立德树人的内容,为家长解惑答疑。
幼小衔接 携手并进
金沙小学刘月廷副校长强调“双减”背景下幼小衔接应坚持以儿童为本,树立科学衔接理念。缓解家长的焦虑情绪,减缓衔接坡度,确保幼儿顺利实现从幼儿园到小学生活的过渡,促进其身心健康及终身发展,要坚持“身心适应、生活适应、社会适应、学习适应”上的积极作为。家长、学校、幼儿园彼此携手,从而构建良好的教育生态,促进儿童从幼儿园到小学的平稳过渡。
金沙幼儿园张启弘园长鼓励幼儿园和小学之间建立长效的双向研讨机制,推进双方实施科学的入学准备教育和入学适应教育,形成幼小衔接的典型经验和做法,帮助家长缓解焦虑。无论是小学教育还是幼儿园教育,所有的研究和讨论最终都要回到儿童立场,要以遵循儿童身心发展规律和教育规律为出发点,要用发展的眼光、未来的眼光来看待入学准备。
科学做好幼小衔接是给孩子一个适应期,是帮助孩子能够顺利度过幼升小阶段,促进幼儿身心全面和谐发展,并引导教师、家长树立正确的儿童观、教育观、发展观。此次活动为幼儿园和小学的双向衔接架起了“纵深式”学习和交流的平台,为幼小衔接工作的有效开展指明了方向,并强调在日后的幼小衔接工作中,将继续强化幼小协同合作,完善共育机制、画好“同心圆”,形成良好教育生态圈,推动衔接的科学性和有效性。(赖波 通讯员 王雨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