锦城小学赴巴中市恩阳区第一小学签订结对协议并授牌

来源:成都高新区锦城小学 2022年06月13日 16:05
摘要:怀揣着对教育事业的强烈责任感和使命感,成都高新区锦城小学与巴中市恩阳区第一小学本着“团结合作、资源共享、优势互补、互利共赢、共同发展”的原则,共同践行乐群教育,培养学生乐群品质,促进教育均衡、和谐发展。

在新课程改革不断深入的背景下,展开校际合作是推进教育改革和学校发展的需要,是全面提升课堂质量的需要,也是提升教师素质、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的需要。怀揣着对教育事业的强烈责任感和使命感,成都高新区锦城小学与巴中市恩阳区第一小学本着“团结合作、资源共享、优势互补、互利共赢、共同发展”的原则,共同践行乐群教育,培养学生乐群品质,促进教育均衡、和谐发展。

“乐群教育”尊重“学生、教师、学校”三大要素体,认为每个要素体都是一粒充满能量的种子,都是需要焕发潜能的生命体,由此,为了实现生命种子的可持续发展,必须就需要努力为其创造适宜适性的“生态场域”,最终实现“共生”的理想与图景。“乐群教育”以“儿童为中心”,以“教师为主体”,以“学校为阵地”,构建“网格式教育”体系,实现“学生、教师、学校”多元维度的“个体发展”与“集群发展”。在“乐群教育”理念下,锦城小学构建“学生、教师、学校”三大要素的“1+N”共同发展模式。

学生维度的“1+N”发展模式:所谓“1”,指尊重学生“个体发展”,“N”指学生在群体中创造性发展。以“乐群学堂”为主要实施路径,鼓励学生“独立思考、独想独创”,培养其“悦身心·善思辨”的品质;引导学生“合作共学、互助生长”,培养其“会合作”的品质。

教师维度的“1+N”发展模式:“1”指的是通过雨露课程(教师成长课程),鼓励教师在实践中自主追求、自主学习、自主实践、自主创造,助力教师个体发展。“N”指的是在“乐群”精神的引领下实现“群体联动”:教师在生态场域内相互支持、相互鼓励,携手共进。

学校维度的“1+N”模式:“1”指的是学校个体发展;“N”指的是与其他区域学校联动发展。个体发展:明确学校办学理念、发展内涵,传承文化精髓,彰显办学特色。锦城小学不断深耕细作,完善“乐群教育”理念下的文化体系,以“儿童是教育的唯一中心”为教育思想,以“晓看红湿处,花重锦官城”为办学愿景,致力于培养“悦身心·会合作·善思辨”的锦小儿童,培养“师德高尚、业务精湛、敢于创新、追求卓越”的锦小教师。联动发展:指联合区域类学校,以“和而不同、追求卓越”为精神指导,进行区域内资源的合作共享、协同发展,实现校际间的引领借鉴、共融共赢。

6月9日,锦城小学与巴中市恩阳第一小学经多次沟通交流,友好协商后,举行了结对、授牌仪式。参会的有巴中市恩阳区教育科技和体育局党组书记、局长王朝阳、副局长彭桉、教科所所长卢海、教育科技和体育局教育股股长夏长河、城区督导室主任张德伍、恩阳一小校长杨林,以及恩阳区全体学校校长、100余位教科室骨干教师。

成都高新区锦城小学校长李雪梅带来专题讲座《五育融合视野下的“乐群教育”生态场域构建—锦城小学教育高质量发展践履》李雪梅校长分别从学校文化,“乐群教育”理念、内容和范围以及“乐群学堂”的探索与内容和巴中市恩阳一小的老师们做了深入交流。

成都高新区锦城小学教学指导中心主任江凌以《建“五位一体”管理模式,促“乐群学堂”落地生根》为题,深入浅出的分享了“乐群学堂”的实施策略。为了提升课堂效能,促进学校“乐群学堂”这一顶层设计的落地和落实,锦城小学教学指导中心建构了“培-导-研-展-赛”五位一体的教学管理模式,促进学科教学向学科育人转变,加快课堂教学改革向纵深发展的速度。

锦城小学的杨杨老师带来精彩的语文习作课例:《我和    过一天》。

邓玮老师带来精彩的体育课例《赢在运动》

在评课环节,老师们各抒己见,纷纷发表对“乐群学堂”的认可。

相信将来,锦城小学与恩阳区第一小学将本着相互学习、共同发展的原则,进一步扩大沟通领域、丰富合作内涵,实现两校教育事业的共同进步。(黄小林 通讯员 杨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