错题打印机进校园,武侯实验中学竟然帮学生“偷懒”
不知道你注意过孩子的书包没有?除了课本、课外书和练习册,现在很多学生的书包里,都准备了错题本。
这是成都多所学校都在采用的一种学习模式——将错题专项归纳,十分方便学生随时复习。
然而,传统的错题本,主要是手抄模式。如果遇上过长的题目和篇幅较大的解题过程,对学生而言,手抄的过程就成了一种负担。
不过,科技正在改变这一模式。日前,成都市武侯实验中学就专门为同学们购置了2台错题打印机,放在了教学楼,供同学们打印。
错题打印机
记者注意到,这个错题打印机外形高高窄窄的,比一般的打印机更小巧,看起来不是很打眼。“可别看小小的一台机器,用处却很大。”学校老师介绍,错题打印机是武侯实验中学智慧教育中最新引进的项目,最上面的屏幕可以显示出每个科目的错题题目和数量。同学们的课后练习、考试和作业等错题都可以打印出来,直接粘在错题本上,省时省力,非常受学生们的欢迎。
引进错题打印机
方便了学生也解放了家长
为什么要购置这台错题打印机?学校老师介绍,“整理错题是一个非常好的学习方式,现在有很多同学都准备了错题本,能坚持下去很不容易,但平时同学们抄错题,一道题的题目少的话10多个字,遇到有难度的题,题目最多可能有两三百字,抄题目的时间都可以做完几道题了,确实有点耗费时间。”
错题打印机打印出来的题目
现在,自从有了错题打印机,同学们就可以把题目粘在错题本上,直接在下面做题,确实比以前方便多了。
而且,从老师发现错题,再到错题进入错题本,整个过程也非常智能和简便。
据学校介绍,首先,老师会运用模板制作课后练习、考试和作业的题目,通过手阅或网阅的方式进行批改,再将答题卡扫描进集合大数据平台上,这类似于一个试卷扫描仪,能生成每个学生的错题集。这样的错题集,老师们每周会上传一次。
与此同时,老师还会收到一份关于同学们测试的数据分析,比如分数数据、错题数据等。
老师们上传了错题集后,同学们就可以用自己的二维码账号,在错题打印机上扫一扫,屏幕上就可以显示出近期语文、数学、英语、物理等各个科目的错题,并显示出每次练习的错题数量。
这时候,同学们可以自己选择需要打印出来的错题,也可以全部打印。小巧的打印机操作起来也很方便,选好错题后直接按“打印键”即可,并且打印出来的是类似不干胶一样的热敏纸,可以直接粘在错本上,也不需要胶水。
学生的错题本
有了这台错题打印机,其实也解放了不少家长。有学校家长表示,“平时看到孩子在家里抄错题,光是抄题目就要很长时间,还有些题目需要画图、画表格等,确实有点麻烦,所以就让孩子先去做其他作业,抄题目的事由我们家长来代劳,抄题抄到手酸也是常有的事。”
最近,家长们听说学校安装了错题打印机,也都纷纷点赞,“真的太方便了,解放学生,也解放我们的双手!”
校方介绍,因为错题打印机是学校刚引进的,目前还是试用阶段,如果老师和同学们反响好,会再追加几台机器。
坚持信息化教学
培养人工智能人才
对于武侯实验中学来说,错题打印机只是学校智慧教育中的一小部分,长期以来,学校一直把信息化教学作为学校实现弯道超车、跨越式发展的核心路径。
例如,早在2018年,学校就提出实现无纸化办公,培训和推进师生、家长逐步习惯使用钉钉平台来办公、通讯、教学。
同时,在学生信息化素养的培育中,学校瞄准信息化教育的最前沿,引入诸如人工智能编程、航天工程教育、创客课程等等信息化教育高端项目,为有信息化方面天分与兴趣的学生提供辅导,免费开办培训班夏令营。
作为首批武侯区“人工智能进校园”实验者,学校也充分利用高校、企业的资源优势,逐渐形成了具有“武侯实验中学特色”的三级梯队式人工智能人才培养路径。
第一级——普及性人工智能课程及活动:学校针对每个学段开发不同的人工智能课程。
第二级——人工智能编程+创客课程:例如七年级学生每周常态化开展“人工智能在线编程”为主的创客选修课2节:3D创意设计、创意天梯、影视制作、C++信息学奥赛、无人机编程、物联网。
第三级——人工智能竞赛类课程:开展人工智能创客活动以来,学校取得了丰硕的成果。以2021年为例,由舒磊老师带领的无人机团队在上海和江西婺源全国无人机大赛中获得二等奖;陈淑英、王娅老师指导的学生在全国“创意天梯挑战赛”中获一等奖1组、二等奖1组,激发了全校学生信息化学习的热情。
推动数“智”校园建设
信息技术与课堂教学深度融合
作为成都市武侯区“智慧教育”的排头兵,武侯实验中学近年来也在不断致力于智慧教育的创新探究。
大家可能想象不到,比如,发“朋友圈”也可以完成作业。近期,学校开展了学科节活动,在八年级的物理课上,老师为同学们演示“磁现象”,全班同学将自己的回答用平板发布在智慧教育学习平台上,就像发了个“朋友圈”,大家在发布内容下相互点赞、评论,全班共同探讨,老师还可以在线批改,邀请同学现场分享,“未来教育”的模样俨然已经在眼前……
据学校老师介绍,学校在多年来智慧教育的探索中,逐步形成了“个性化学习与合作学习、生讲生学与分享互助有机融合的双线融合式教学模式”,目前正在实证研究试点班级进行试点。
首先,个性化学习与合作学习是指,老师根据不同学生课前学习结果,为学生推送多组学习资源;学生在自己的学习终端开展个性化独学,上传自己的学习成果并在线上浏览和点评其他同学学习成果,实现线上互评;相同个性化学习内容同学开展小组合作学习,开展线下互评,为分享成果做好准备。
再进入到生讲生学与分享互助,老师浏览学生平台上传内容,选择有代表的学习成果作为全班分享内容;学生陈述自己的学习成果并提出自己的困惑;学生间进行质疑或互评。
接着是拓展学习,老师根据分享情况进行总结提炼,帮助学生形成知识框架;学生梳理知识脉络,加深对所学内容的理解和内化。
最后,达标测评与自适应作业推送,学生独立完成课堂达标练习,并及时完成课堂测评更正;老师根据学生课堂测评结果及时反馈并推送学生个性化作业。
“在实证研究试点班级取得初步成果的基础上,学校还将把课前、课后做法向更多班级推广应用,并继续将课中做法进行创新。”学校老师表示。(江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