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造一流体育强校 城厢中学深耕体育教学新模式
成都市城厢中学积极响应区委区政府建设一流教育强区的号召,全力打造一流体育强校。2021年11月16日,该校省级课题组负责人舒伊刚老师带领陈红、刘炳、赵长红、汪玉涛等课题组成员,参加了由四川省教育科学研究院谭步军老师组织策划的《中国学校体育》杂志《草根争鸣》总第150期话题研讨活动,本次活动主题是研讨“健康知识+基本技能+专项技能”教学模式的实践。
教育部办公厅印发的《〈体育与健康〉教学改革指导纲要(试行)》明确提出:“开展逻辑清晰、系统连贯的结构化内容体系的教学。重点教会学生健康知识、基本运动技能和专项运动技能。”“体育课的时间中小学一节40(或45)分钟,每节课应该包括10分钟左右的基本运动技能、20分钟左右的运动技能……”而在课堂教学中,部分教师在选择教学内容、制定教学设计、构建教学模式时无法将健康知识、基本运动技能和专项运动技能有机结合,难以理解其之间的关系,进而在设计结构化大单元教学计划时,或在“帮助学生在体育锻炼中享受快乐、增强体质、健全人格、锤炼意志”过程中,难以准确把握或落实。
基于此,课题组成员针对“健康知识+基本运动技能+专项运动技能”教学模式的内涵、合理优化教学内容与教学过程的方法、手段及环节等方面进行激烈、深入的探讨,以期捋清问题,更好地为学生掌握运动技能提供思考。
课题组负责人舒伊刚对学校申报的四川省教育学会重点课题《中小学校大课间体育活动高效实施策略研究》子课题《中小学大课间体育活动模式的创新发展建构实证研究》,就核心概念界定、研究目标、研究方法、研究意义及预期效果向课题组成员进行了详细的讲解和阐述,对课题组第一阶段的分工作了明确的安排。
学校体育工作的开展主要是体育课堂、大课间体育活动、课外体育锻炼三大阵地,而大课间体育活动是全校统一的活动时间,对提升学校整体风貌、提高学生身体素质、发展学生个性都有着极为重要的意义。(赖波 通讯员 谢芮)